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太宰

太宰

官名。④即大宰。亦名冢宰,簡稱宰。相傳殷朝始置。《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六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鄭玄註:“此蓋殷時制也。”《周禮》列為六卿之一,天官之長,掌王家內外事務,總百官,贊王命西周王室所設,為朝廷百官之長: 諸侯所設,掌內宮之事。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及魯、鄭、宋、齊、楚、吳、邾、曾等國皆置,為執掌國政的列卿之一。西魏、北周依《周禮》建六官,置大冢宰為天官府長官。②西晉置太師、太傅、太保三上公,因避司馬師諱,改太師為太宰,居上公之首。常與太傅、太保並掌朝政,為宰相之任,一品。東晉、南朝用作贈官,多用以安置元老勛舊大臣名義尊榮,無職掌。宋一品,梁十八班,陳一品、萬石。北魏、北齊則於太師、太傅、太保三師之上,別置太宰,皆一品。③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改尚書左僕射置,兼門下侍郎,行宰相之職。欽宗靖康元年(1126)復改尚書左僕射。④ “太宰令”簡稱。⑤吏部尚書的別稱。


1、百官之長。商朝始設太宰,周朝也稱冢宰,為天官首領,是輔佐國君治理國家的官。《周禮·天官·冢宰》:“乃立天官冢宰,使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註:“《爾雅》曰:冢,大也;冢宰,大宰也。”因此,後世以冢宰為宰相之稱。

2、春秋時各國的宰相稱太宰。北周文帝又據《周禮》建六官,設天官大冢宰卿一人。隋唐及以後歷代多不設此官。見《通典·職官二·太宰》。

3、太常屬官。掌祭品。《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奉常,秦官,掌宗廟禮儀,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有雍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註:“文穎曰:雍,主熟食官。如淳曰:五畤在雍,故特置太宰以下諸官。師古曰:如說是也。雍,右扶風之縣也。太宰即是具食之官,不當復置饔人也。”

4、漢朝王國內主之官。《漢書·英布傳》:“(隨何)乃與二十人俱使淮南。至,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見。隨何因說太宰曰……太宰乃言之王,王見之。”註:“服虔曰:淮南太宰作內主。”

5、晉避司馬師諱,改太師為太宰,其職權仍同太師,而不同西周的冢宰,也不同於東周時的太宰。見《通典·職官二·太宰》。

6、宋徽宗崇寧年間,曾改尚書左僕射為太宰,右僕射為少宰。見《宋史·職官一·左僕射、右僕射》。宋欽宗靖康年間又恢復舊名。明清兩朝也稱吏部尚書為太宰。

7、夏商周三代掌管一伙食的官也稱太宰。賈誼《新書·胎教》:“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則太宰荷斗而不敢煎調。”

太宰字典分解

太宰的解釋 (1).相傳 殷 置太宰。 周 稱冢宰,為天官之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春秋 列國亦多置太宰之官,職權不盡相同。 秦 、 漢 、 魏 皆不置。 晉 以

太的解釋 太 tài 過於:太長。 極端,最:太甚。太平。 高,大:太空。太學。 很:不太好。 身分最高或輩分更高的:太老伯。太夫人(舊時尊稱別人的母親)。 筆畫數:4

宰的解釋 宰 zǎi 殺牲畜:宰殺。屠宰。宰牲節(亦稱“古爾邦節”、“犧牲節”)。 借指商販用狡詐的手段使顧客在經濟上受到損害(有的地區稱“斬”)。 古代官名:宰相(xi

多看看:太子鎮【歷史地名】

在湖北省陽新縣東北部。面積108平方千米。人口4.8萬。鎮人民政府駐太子廟,人口6000。1949年屬陽新縣第一區。1952年設太子廟鎮。1958年屬金海公社。1961年屬太子區,1975年成立太子公社,1984年復置鎮。1999年筠山鄉併入。主產稻、小麥、甘薯,盛產苧麻、芝麻、花生等。有煤礦和刀具、農機、鑄造、油漆、食品等廠。大��公路經此。

太宰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