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_歷史事件大全_中國歷史著名事件_歷史字典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裡記載著中國從盤古開天闢地到清朝覆滅的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讓我們一起觸碰歷史真相,親臨歷史事件中的宦海浮沉風雲變幻。

歷史事件(第5頁):

  •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
  • 1921年8月成立,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建立的公開領導全國工人運動的總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總部設在上海,由張國燾負責,1922年遷往北京,由鄧中夏負責,並在長沙、武漢、濟南、廣州等地設有分部。其主要任務是在各地建立和發展工會組織,領導工人運動,以《勞動周刊》 ...
  • 至大通寶
  • 元代銅錢名。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開始鑄造發行,一文當至大銀鈔一厘。同時,鑄大元通寶,一文當至大通寶十文,兩種銅錢與前此所印行的中統鈔、至元鈔,至大銀鈔以及前代銅錢一同使用。至大四年,仁宗即位,以新舊鈔幣倍數懸殊,輕重失宜;銅錢鼓鑄弗給,且錢鈔並用,弊病其...
  • 西邸賣官
  • 漢靈帝開西邸標價出賣官職之事。東漢末年,國家財政枯竭,公開標價賣官。延熹四年(公元161年),漢桓帝出賣關內侯、虎賁等各有等級。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漢靈帝開西邸賣官, 自公、卿、州、郡至佐史長吏,均以官職高低、利祿多少而相應定價。又視求官者身份、德行及財...
  • 新附軍
  • 元代軍隊的一種,系指收編的南宋軍隊。元統一後,和其他軍隊相參並用,或鎮戍,或屯墾,或參加軍事征討。
  • 吳(孫吳)
  • 三國之一。東漢末年,孫策率兵渡江進取江東(長江在蕪湖、南京間作西南、東北流向,俗稱此段長江南岸地區為江東),占有江東六郡之地。孫策死後,弟孫權繼為首領,不斷向南擴展勢力,占據了今廣東、福建和湖南大部分地區。赤壁之戰後,劉備西取巴(治今四川重慶)、蜀(治今四川成...
  • 五官
  • 周代管理民政的五種官職。《禮記·曲禮》: “天子之五官, 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眾。”司徒管民事,徵發徒役;司馬主軍政和軍賦;司空主土地事宜和營作;司士或稱司事,管版籍爵祿;司寇掌刑獄。《左傳》昭公十七年稱以上五官為“五鳩”。五官之中, 司徒...
  • 相地而衰征
  • 管仲相齊過程中的一項改革內政的措施。這項措施是針對鄙野的農民而實行的,即根據農民種植土地的肥瘠及收成的多少徵收不同的賦稅。這項措施的目的,在於防止農民因賦稅不均而流徙。
  • 兩淮交子
  • 簡稱淮交,又名兩淮會子。南宋淮南東路、淮南西路通行的一種紙幣。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詔以鐵錢為幣值本位,印造二百、三百、五百、一貫四種共四百萬貫交子,限兩淮地區使用。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規定淮交每貫值鐵錢七百二十文,三年為一界。到時以新換舊。
  • 揚州戰役
  • 宋元間一次重要戰役。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宋建康(今江蘇南京)失守後,元軍攻揚州(今江蘇揚州)。宋兩淮制置使李庭芝與部將姜才率軍民固守不屈。阿術築長圍以困之。姜才屢次率軍出擊失利,仍堅不接受阿術勸降。德祐二年二月,元軍入臨安(今浙江杭州),又持已降元的謝...
  • 陳勝吳廣起義
  •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秦始皇和秦二世的統治十分殘暴。當時田租口賦二十倍於古,力役三十倍於古,觸犯刑律者比比皆是,監獄人滿為患。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徵發淮河一帶貧苦農民九百人到漁陽(今北京密雲)戍守,行至縣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
  • 兩河山水寨
  • 北宋南宋之際河北(治今河北大名)、河東(治今山西太原)兩路民間抗金義軍據點的統稱。以農民為主力,並有宋朝部分將士官吏參加。多占據太行山、黃河等有利地形,構築寨柵,組織抗金武裝。最盛時總人數達百萬以上,且耕且戰,到處打擊金兵,殺獲頗多。有力地牽制了金軍南下的力量...
  • 禁閉諸王
  • 玄宗對其兄弟、皇子採取的一項隔離性措施。李隆基以臨淄王的身份網羅勇士,謀殺韋後,被立為太子,後又登極稱帝,深知諸王是最有可能奪取帝位的人。因此,他登極後,對諸王採取了禁閉措施。首先起用高力士為左監門將軍,又使一些親信宦官為三品將軍,掌握禁衛軍,嚴禁諸王與群臣交...
  • 上海總商會
  • 上海工商業資本家組織的團體。1912年1月成立,會員以民族工商業者占多數,但領導權為買辦資產階級所掌握。1925年五卅運動中,在工人、學生、中小商人一致決議總罷工、總罷課、總罷市的情況下,總商會被迫同意罷市。6月7日上海成立了有共產黨員參加領導的工商學聯合會,...
  • 黃天盪戰役
  • 宋、金間一次重要戰役。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冬,金帥宗弼(兀朮)率軍渡江追擊趙構,連破越州(今浙江紹興)、臨安(今浙江杭州)、明州(今浙江寧波)等地。次年二月,因“搜山檢海”無獲,乃自杭州北撤。宋將韓世忠率水軍八千人於鎮江截斷金軍退路。三月,雙方在長江中激...
  • 赤眉起義
  • 新莽末年的農民大起義。王莽代漢以後,企圖通過復古改制緩和階級矛盾,也未能挽救社會危機,反而使廣大農民生活更加苦難。天鳳五年(公元18年),青徐(今山東東部和江蘇北部)一帶發生大災荒,琅玡(治今山東諸城)人樊崇在莒縣(今屬山東)聚眾起義,逄安、謝祿等起兵回響,迅...
  • 清君側
  • 西漢景帝時,吳王劉濞聯合楚、趙等國,曾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參見“吳楚七國之亂”。
  • 秦霸西戎
  • 秦穆公統治時期(公元前659—公元前621年),任用百里奚、蹇叔等,積極加強國勢,插手晉國等中原國家事務,謀向東方發展。但是晉國在晉文公的統治下迅速強大,阻礙了秦國東進的計畫。尤其在崤之戰中,秦軍遭到晉的截擊而慘敗。因此,秦穆公轉而向西方發展。他先爭取到西戎謀...
  • 黃埔系
  • 中國國民黨內反動派系之一。是蔣介石的嫡系。蔣介石利用黃埔軍官學校校長的地位,培植私人黨羽,先後組織“孫文主義學會”、“黃埔學校同學會”、“力行社”、“復興社”等組織,網羅該校教官和學生中的反動分子,以控制國民黨的軍隊、黨部、政府機構和特務系統。主要骨幹有王柏齡...
  •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中央擴大執行委員會會議
  • 第一次國共合作以後,為了改進和加強革命統一戰線的工作,克服在實際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右傾錯誤,1924年5月10日至15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了第一次中央擴大執行委員會會議。會議聽取了中央局和上海、漢口、山東、湖南、北京黨組織的報告,通過了關於共產黨在國民黨內的...
  • 春秋五霸
  • 春秋時期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五霸,一作五伯,通常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一說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