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 人無禮儀不如鼠正文

人無禮儀不如鼠

作者:汪孝傑  (字數:1200字作文)

坦胸露背招搖過市,粗話髒話唾沫橫飛,沒大沒小倫常混亂,居家出遊隨心所欲,吃喝玩樂毫無節制……這在當今一些人的眼裡,不僅不算羞恥,反而變成了時髦。每當看到這種情形,我便想,要是在古代,人們會怎樣評價呢?

《群書治要》里《相鼠》這首詩,或許正是古人的評價:“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看那老鼠都有皮,做人怎不講禮儀!要是做人沒禮儀,何不早些死了去?看那老鼠有牙齒,做人怎不講節制!要是做人沒節制,不死還在等何事?看那老鼠有肢體,做人怎能不講禮!要是做人不講禮,何不馬上就去死?

為什麼《相鼠》一詩把失禮的舉動批評得如此嚴厲呢?因為禮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是人作為人所必需的行為規範。《群書治要》卷五《禮記》中說:“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 ,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這段大意是說,禮儀禮節是用來區分關係的親疏、判斷事情之嫌疑、分辨物類的同異、分明道理之是

非的,成就道德仁義、教化扶正民俗、明辨是非曲直、穩定人際關係、做官求學親師、行政治軍顯威、祭祀供奉表示誠敬莊重,沒有禮都是不成的。所以君子要貌恭、心敬、克制、自持、退讓,才能明了禮的大義。人如果沒有了禮儀禮節,就跟鸚鵡、猩猩等禽獸沒有差別了。

看看今天的種種亂象:男女亂倫、家庭暴力、鄰里糾紛、官場爭鬥、團伙互毆、恐怖攻擊、地區衝突……人們處在這樣一種社會環境當中,不僅缺少安全感,而且心存恐懼感。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有相當一部分人不識禮、不講禮、不尊禮,更深一點地探究,就是我們的注意力過多集中於經濟利益的爭取乃至爭奪上,而忽略了文明禮儀的系統紮實的教育和普及。正如《禮記》中告誡的:“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

中國素來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從反映人與天、地、鬼神關係的祭祀之禮,到體現人際關係的家族、親友、君臣上下之間的交際之禮;從表現人生歷程的冠、婚、喪、葬諸禮,到人與人之間在喜慶、災禍、喪葬時表示的慶祝、憑弔、慰問、撫恤之禮,乃至於吃穿住行、言談舉止之禮,可以說是無所不包。通過這些禮儀,規範了人們的行為習慣,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和諧,營造了人際之間的良好關係。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雖然曾經的繁文縟節有所改變,但是,禮儀仍然是個人和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雖然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禮儀禮節,但其精神實質是相通的,那就是《禮記》中說的:“夫禮者,自卑而尊人。”禮的精神就是克制自己而尊重別人,具體表現如尊老敬賢、儀式適宜、禮貌待人、儀容整潔等。個人有了這種禮的精神,事情就會做得恰到好處,整個社會就能形成懂禮、講禮、行禮的風尚,社會自然就和諧,人心自然就安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