鷩衣

拼音:bì yī

鷩衣的解釋

古代帝王享先公及饗射所用之服。亦為侯伯命服。以鷩等七章為畫飾,故稱。其制始於 周 ,後世因之。 北周 皇后受獻繭時亦服此衣, 唐 代為二品官服, 宋 以後廢。《隋書·禮儀志六》:“﹝ 後周 ﹞皇后衣十二等……祭羣小祀,受獻繭,則服鷩衣。” 清 鳳韶 《鳳氏經說·終南》:“侯伯七章者,曰鷩衣。衣畫華蟲、火,宗彝,裳繡藻、粉米、黼、黻。鷩,雉也,即華蟲。七章之衣始華蟲,故曰鷩衣。”參見鷩冕 ”。

詞語分解

  • 鷩的解釋 鷩 ì 赤雉,即“錦雞”:“背負鷩鳥之毛,服飾甚偉。”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 衣的解釋 衣 ī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體的東西:衣服。衣著(?)。衣冠。衣架。衣錦還(俷 )鄉。 披或包在物體外面的東西:炮衣。糖衣。腸衣。 中醫把胎盤和胎膜統稱為“胞衣”。 姓。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