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原文

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於百僚上,猥誦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
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詩詞問答

問: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作者是誰?答:杜甫
問: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是什麼體裁?答:五古
問: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注釋

全唐詩:卷216_1
姜葆夫、韋良成選注《常用古詩》

詩文賞析


  在杜甫困守長安十年時期所寫下的求人援引的詩篇中,要數這一首是最好的了。這類社交性的詩,帶有明顯的急功求利的企圖。常人寫來,不是曲意討好對方,就是有意貶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諛奉承、俯首乞憐的寒酸相。杜甫在這首詩中卻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長期鬱積下來的對封建統治者壓制人材的悲憤不平。這是他超出常人之處。
  唐玄宗天寶七載(748),韋濟任尚書左丞前後,杜甫曾贈過他兩首詩,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韋濟雖然很賞識杜甫的詩才,卻沒能給以實際的幫助,因此杜甫又寫了這首“二十二韻”,表示如果實在找不到出路,就決心要離開長安,退隱江海。杜甫自二十四歲(735)在洛陽應進士試落選,到寫詩的時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別是到長安尋求功名也已三年,結果卻是處處碰壁,素志難伸。青年時期的豪情,早已化為一腔牢騷憤激,不得已在韋濟面前發泄出來。
  詩人是怎樣傾吐他的憤激不平的呢?細品全詩,詩人主要運用了對比和頓挫曲折的表現手法,將胸中鬱結的情思,抒寫得如泣如訴,真切動人。這首詩應該說是體現杜詩“沉鬱頓挫”風格的最早的一篇。
  詩中對比有兩種情況,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對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對比。先說以他人和自己對比。開端的“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把詩人強烈的不平之鳴,象江河決口那樣突然噴發出來,真有劈空而起,銳不可擋之勢。在詩人所處的時代,那些紈袴子弟,不學無術,一個個過著腦滿腸肥、趾高氣揚的生活;他們精神空虛,本是世上多餘的人,偏又不會餓死。而象杜甫那樣正直的讀書人,卻大多空懷壯志,一直掙扎在餓死的邊緣,眼看誤盡了事業和前程。這兩句詩,開門見山,鮮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會賢愚 倒置的黑暗現實。
  從全詩描述的重點來看,寫“紈袴”的“不餓死”,主要是為了對比突出“儒冠”的“多誤身”,輕寫別人是為了重寫自己。所以接下去詩人對韋濟坦露胸懷時,便撇開“紈袴”,緊緊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業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樂變化,再一次運用對比,以濃彩重墨抒寫了自己少年得意蒙榮、眼下誤身受辱的無窮感慨。這第二個對比,詩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盡致。從“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風俗淳”十二句,是寫得意蒙榮。詩人用鋪敘追憶的手法,介紹了自己早年出眾的才學和遠大的抱負。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陽一帶見過大世面。他博學精深,下筆有神。作賦自認可與揚雄匹敵,詠詩眼看就與曹植相親。頭角乍露,就博得當代文壇領袖李邕、詩人王翰的賞識。憑著這樣卓越挺秀的才華,他天真地認為求個功名,登上仕途,還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時就可實現夢寐以求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詩人信筆寫來,高視闊步,意氣風發,大有躊躇滿志、睥睨一切的氣概。寫這一些,當然也是為了讓韋濟了解自己的為人,但更重要的還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誤身受辱。從“此意竟蕭條”到“蹭蹬無縱鱗”,又用十二句寫誤身受辱,與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強烈的對比。現實是殘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紈袴”占盡,主觀願望和客觀實際的矛盾無情地嘲弄著詩人。看一下詩人在繁華京城的旅客生涯吧:多少年來,詩人經常騎著一條瘦驢,奔波顛躓在鬧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門,受盡紈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隨著貴人肥馬揚起的塵土鬱郁歸來。成年累月就在權貴們的殘杯冷炙中討生活。不久前詩人又參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試,誰料這場考試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劃的一個忌才的大騙局,在“野無遺賢”的遁辭下,詩人和其他應試的士子全都落選了。這對詩人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就象剛飛向藍天的大鵬又垂下了雙翅,也象遨遊於遠洋的鯨鯢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詩人的誤身受辱、痛苦不幸也就達到了頂點。
  這一大段的對比描寫,迤邐展開,猶如一個人步步登高,開始確是滿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會從頂峰失足,如高山墜石,一落千丈,從而使後半篇完全籠罩在一片悲憤悵惘的氛圍中。詩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寫得紅火熱鬧,越能襯托出眼前儒冠誤身的悲涼悽慘,這大概是詩人要著力運用對比的苦心所在吧!
  從“甚愧丈人厚”到詩的終篇,寫詩人對韋濟的感激、期望落空、決心離去而又戀戀不捨的矛盾複雜心情。這樣豐富錯雜的思想內容,必然要求詩人另外採用頓挫曲折的筆法來表現,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藝術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詩人再也不能忍受象孔子學生原憲那樣的貧困了。他為韋濟當上了尚書左丞而暗自高興,就象漢代貢禹聽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彈冠相慶。詩人多么希望韋濟能對自己有更實際的幫助呀!但現實已經證明這樣的希望是不可能實現了。詩人只能強制自己不要那樣憤憤不平,快要離去了卻仍不免在那裡顧瞻俳徊。辭闕遠遊,退隱江海之上,這在詩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對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對曾有“一飯之恩”的韋濟,是那樣戀戀不捨,難以忘懷。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最後只能毅然引退,象白鷗那樣飄飄遠逝在萬里波濤之間。這一段,詩人寫自己由盼轉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頭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盡情,絲絲入扣,和前面動人的對比相結合,充分體現出杜詩“思深意曲,極鳴悲慨”(方東樹《昭昧詹言》)的藝術特色。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從結構安排上看,這個結尾是從百轉千回中逼出來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勢愈壯。它將詩人高潔的情操、寬廣的胸懷、剛強的性格,表現得辭氣噴薄,躍然紙上。正如浦起龍指出的“一結高絕”(見《讀杜心解》)。董養性也說:“篇中……詞氣磊落,傲睨宇宙,可見公雖困躓之中,英鋒俊彩,未嘗少挫也。”(轉引自仇兆鰲《杜詩詳註》)吟詠這樣的曲終高奏,詩人青年時期的英氣豪情,會重新在我們心頭激盪。我們的詩人,經受著塵世的磨鍊,沒有向封建社會嚴酷的不合理現實屈服,顯示出一種碧海展翅的衝擊力,從而把全詩的思想性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全詩不僅成功地運用了對比和頓挫曲折的筆法,而且語言質樸中見錘鍊,含蘊深廣。如“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道盡了世態炎涼和詩人精神上的創傷。一個“潛”字,表現悲辛的無所不在,可謂悲沁骨髓,比用一個尋常的“是”或“有”字,不知精細生動到多少倍。句式上的特點是駢散結合,以散為主,因此一氣讀來,既有整齊對襯之美,又有縱橫飛動之妙。所以這一切,都足證詩人功力的深厚,也預示著詩人更趨成熟的長篇巨製,隨著時代的劇變和生活的充實,必將輝耀於中古的詩壇。  
(徐竹心)

詩詞推薦

  • 晚立

    陳師道宋代〕遶舍苔衣積,倚牆梨頰紅。地平宜落日,野曠自多風。禹跡千年後,家山一顧中。未休嗤土偶,已復逐飄蓬。
  • 劉盆子

    徐鈞宋代〕操符未識君為貴,解璽方知盜可羞。絳服大冠真主出,不先肉袒更何求。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原文_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黃山聽琴

    文天祐宋代〕歲晏抱琴入室處,榾柮燒殘聽風雨。有客五弦彈太古,掃空恩怨不兒女。污樽抔飲擊土鼓,如與羲軒相對語。又如
  • 釋智遠宋代〕從來打鼓弄琵琶,須是相逢兩會家。佩玉鳴鸞歌舞罷,門前依舊夕陽斜。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原文_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賞析_古詩文
  • 感事

    朱槔宋代〕山川非晉土,悲泣效楚囚。一語強知慰,淒迷望神州。刺史下荊水,司農來石頭。土園管夷吾,過計非私憂。
  • 思湓渚舊居

    李中唐代〕昔歲曾居湓水頭,草堂吟嘯興何幽。迎僧常踏竹間蘚,愛月獨登溪上樓。寒翠入檐嵐岫曉,冷聲縈枕野泉秋。從拘
  • 郊居與八弟無斁讀書

    晁補之宋代〕坐狂得世捐,作官故不了。十年未弛負,半世不黔灶。居然顏玉雪,及是鬢蓬葆。碧山已焚魚,白水初種稻。瓜區
  • 寓吳門十首

    陳造宋代〕日日煙林野市間,路人應作老狂看。排門賞竹寧辭罵,踏雪尋梅苦耐寒。
  • 謁侍郎李先生

    程公許宋代〕春風曾得曳長裾,再見應知勝百書。從此修門天萬里,可能誦賦憶相如。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原文_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偈頌七十八首

    釋正覺宋代〕雲在青天水在瓶,幾人錯認定盤星。樂山八字轟開也,恰到而今話大行。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原文_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夜宴左氏莊

    杜甫唐代〕林風纖月落,衣露淨琴張。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詩罷聞吳詠,扁舟意不忘。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原文_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劉大諫赴漳州四首兼寄建州太守趙左司

    仲並宋代〕安穩甌閩路,介居天一方。雙旌誰出守,八郡莫如漳。日月中天近,風霜去路長。相知惟白首,端冕拜清光。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原文_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元日立春感嘆有作二首

    范成大宋代〕元日兼春日,閒身是老身。行年申直戊,交運醜支辛。豈敢綦安佚,聊希刮鈍屯。童兒看書戶,把筆已如神。
  • 殘句秋英不比春花落

    蘇軾宋代〕秋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子細看。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原文_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賞析_古詩文
  • 行春辭九首

    白玉蟾宋代〕幾日春功似有加,曉來萬象盡排衙。群鶯主管園林事,一雨巡行桃李花。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原文_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寄史處士

    伍喬唐代〕長羨閒居一水湄,吟情高古有誰知。石樓待月橫琴久,漁浦經風下釣遲。僻塢落花多掩徑,舊山殘燒幾侵籬。松門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原文_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江月

    陳德武宋代〕時序去如流矢,人生宛如飛蓬。石灣江上又逢冬。且喜一場初動。但見堪輿杳杳,更連山水重重。淒涼雲物雨濛濛
  • 次張丞送菊韻二首

    陳造宋代〕寒花彭澤門闌舊,好句柯山伯仲間。貧負清樽只三益,詩人錯笑庾郎慳。
  • 寄西川惠光大師曇域

    齊己唐代〕禪月有名子,相知面未曾。筆精垂壁溜,詩澀滴杉冰。蜀國從棲泊,蕪城幾廢興。憶歸應寄夢,東北過金陵。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原文_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鄱陽復道者

    釋智愚宋代〕相逢首人漆雙瞳,衣衫零落迎秋風。甘將百骸作泥土,冷笑萬事如展蓬。當今祖道薄如紙,瓦缶雷鳴鬧人耳。正音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原文_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賞析_古詩文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原文_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