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代

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原文

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帥隆興,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馬監、趙卿、王漕餞別。司馬賦《水調歌頭》,席間次韻。時王公明樞密薨,坐客終夕為興門戶之嘆,故前章及之。

我飲不須勸,正怕酒樽空。別離亦復何恨?此別恨匆匆。頭上貂蟬貴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誰雄?一笑出門去,千里落花風。
孫劉輩,能使我,不為公。余發種種如是,此事付渠儂。但覺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風月,此外百無功。毫髮皆帝力,更乞鑑湖東。

詩詞問答

問: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的作者是誰?答:辛棄疾
問: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答:辛棄疾名句大全

辛棄疾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書法欣賞

辛棄疾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書法作品欣賞
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我飲酒不需要勸杯,反而擔心酒杯空了。分別相離也是可恨的事情,這次的分別是那么的匆忙。酒席上美女貴賓雲集,花園外豪富高門墳冢,人世間誰能算是英雄?一笑出門而去,千里外的風吹得花落。
孫權劉備這樣的人物,才能指使我做事,而不是閣下。我發出種種的感慨,這些交心於你知道。只是感覺自己一生游遍湖海,除了喝醉吟些風花雪月,便是一事無成。身上的所有東西都是陛下賜予,希望我在湖北的作為能使君王明鑑。

注釋
淳熙丁酉:淳熙四年(1177)。
自江陵移帥隆興:指這年冬天,作者由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遷知隆興府(今江西省南昌市)兼江西安撫使。
被召:指被召為大理寺卿事。
司馬監:司馬漢章。漢章名倬,時為江西京西湖北總領,故稱之為監或大監。
趙卿:不詳何人。
王漕:王希呂,時任轉運副使之職,負責一路漕運等工作,故稱之為漕。
次韻:依次用原唱韻腳的字押韻作和章。
公明:王炎的字。樞密:即樞密使。薨:古代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叫薨。
興:興起、產生。興門戶之嘆,為朝中權貴各立門戶、互相傾軋而嘆息。按王炎先與宰相虞允文有矛盾,允文推薦權吏部侍郎王之奇代替王炎的官職;後來朝廷又任命王炎為樞密使。其後王炎以觀文殿學士太中大夫知潭州,被湯邦彥論欺君之罪,因而落職。再後,考宗恢復資政殿大學士之職。
故前章及之:所以在詞的上片提到這件事。
因到官之三月便被召,故云。
貂蟬:即貂蟬冠,三公、親王在侍奉天子祭祀或參加大朝時穿戴。貂蟬貴客:這裡實指當朝權貴王炎。
苑外麒麟高冢:由杜甫《曲江》“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化出。意謂王炎劃為當朝權貴,今已化為墓中異物。
人世竟誰雄:人世間到底誰能稱雄呢?言外之意,人終有一死,又何必在生前爭權奪利呢!
一笑出門去:由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化出。
千里落花風:因作者被召離任,在淳熙五年晚春,故云。
此事:指富貴之事。渠儂:他們、別人。
湖海:湖海豪氣。即豪放的意氣。
毫髮皆帝力:言自己的一絲一毫都是皇帝恩賜的。

詩文賞析

《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作於朱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春,辛棄疾三十九歲,在江西隆興安撫使任上。辛棄疾在僚友們為詞人餞別的宴席上,即席次韻寫成的。據詞序,稼軒淳熙四年冬由江陵知府改調隆興(今江西南昌市)知府兼江西安撫使。僅三月,又詔命入京。

標籤:離別

詩詞推薦

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原文_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