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虞世南 朝代:唐代

蟬原文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詩詞問答

問:蟬的作者是誰?答:虞世南
問:蟬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蟬是什麼體裁?答:五古

注釋

全唐詩:卷36_23

詩文賞析


(1)綏: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鬚,形狀與其有些相似.
【簡析】:
古人以蟬居高飲露象徵高潔,作者以比興和寄託的手法,表達自己的情操。
本詩與駱賓王、李商隱的《詠蟬》同為當時詠蟬詩三絕。
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關鍵要把握住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出藝術上的契合點。垂ruí音近於“銳”),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帶子,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蟬用細嘴吮吸清露,由於語義雙關,暗示著冠纓高官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蟬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與那些在腐草爛泥中打滾的蟲類自然不同,因此它的聲音能夠流麗響亮。詩的最後評點道,這完全是由於蟬能夠“居高聲自遠,而不是由於憑藉秋風一類外力所致。這些詩句的弦外之音,它們所隱喻的深層意義無非是說,做官做人應該立身高處,德行高潔,才能說話響亮,聲名遠播。這種居高致遠完全來自人格美的力量,絕非依憑見風使舵,或者什麼權勢、關節和捧場所能得到的。實際上,詠蟬包含著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為唐貞觀年間畫像懸掛在凌煙閣的二十四勛臣之一,名聲在於博學多能,高潔耿介,與唐太宗談論歷代帝王為政得失,能夠直言善諫,為貞觀之治作出獨 * 獻。為此,唐太宗稱他有“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並讚嘆:“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憂不理!”從他不是以鯤鵬鷹虎,而是以一隻不甚起眼的蟬來自況,也可見其老成謹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楊義
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垂緌”暗示顯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裡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云:“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這三首詩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於作者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雖同樣工於比興寄託,卻呈現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徵的藝術形象,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劉學鍇)

詩詞推薦

  • 涪州北岩

    馮時行宋代〕晴著春江鏡樣光,扁舟來炷佛前香。山從幽處亭亭綠,日倚閑邊故故長。
    蟬原文_蟬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李余及第歸蜀

    賈島唐代〕知音伸久屈,覲省去光輝。津渡逢清夜,途程盡翠微。雲當綿竹疊,鳥離錦江飛。肯寄書來否,原居出亦稀。
    蟬原文_蟬的賞析_古詩文
  • 搗練子 勸眾師兄訪道

    馬鈺元代〕馬風子,未通玄。性昏識昧不然。倚仗予,枉了賢。聽予勸,莫推延。速當離我便參禪。就有道,而正焉。
    蟬原文_蟬的賞析_古詩文
  • 薛舜俞宋代〕軒窗眼界開。
    蟬原文_蟬的賞析_古詩文
  • 鵲橋仙·碧梧初出

    嚴蕊宋代〕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
    蟬原文_蟬的賞析_古詩文
  • 下竺

    周文璞宋代〕靜看唐人刻,相連坐石陰。鳥啼留客意,果熟住山心。野水流詩葉,天香襲道林。雲根有桂子,應待月中尋。
    蟬原文_蟬的賞析_古詩文
  • 偈頌二十四首

    釋智遇宋代〕勤儉樸起家,叢林麟鳳。入門一見,和氣可掬,知心不在頻叮囑。
    蟬原文_蟬的賞析_古詩文
  • 祝英台近(題陸壺天水墨蘭石)

    張炎宋代〕帶飄飄,衣楚楚。空谷飲甘露。一轉花風,蕭艾遂如許。細看息影雲根,淡然詩思,曾□被、生香輕誤。此中趣。
  • 別諸同志(得新鴻)

    鍾蒨唐代〕隨陽來萬里,點點度遙空。影落長江水,聲悲半夜風。殘秋辭絕漠,無定似驚蓬。我有離群恨,飄飄類此鴻。
  • 梁運使輓詞

    樓鑰宋代〕風月詩千首,煙霞宅一區。三年著朝跡,一節僨亨途。南海瞻遺堞,西門破老巫。才高不盡用,無地寄長吁。
  • 齊安早眺

    周弼宋代〕昔日干戈地,淒涼古塞情。軍同民雜戍,州與縣分城。野曠孤鴻絕,沙寒一騎行。十年生息後,人尚怯論兵。
    蟬原文_蟬的賞析_古詩文
  • 落第歸鄉留別長安主人

    豆盧復唐代〕客里愁多不記春,聞鶯始嘆柳條新。年年下第東歸去,羞見長安舊主人。
    蟬原文_蟬的賞析_古詩文
  • 食筍

    汪炎昶宋代〕乃□驚躍玻璃寒,骨被頑甲流腥涎。甦槁為穰功莫論,帝日報汝後澧蕃。或居渭水或淇園,一派逃人荒硯灣。劂後
  • 李郁〔唐代〕身死為修劉稹表,名高因讓陸洿書。
  • 丹丘春夜感懷

    釋寶曇宋代〕雨歇花梢月正明,一川渾是杜鵑聲。此身漂泊知何處,蝶與莊周夢不成。
    蟬原文_蟬的賞析_古詩文
  • 晝錦堂

    佚名宋代〕雨洗桃花,風飄柳絮,日日飛滿雕檐。懊惱一春幽恨,盡屬眉尖。愁聞雙飛新燕語,更堪孤枕宿酲忺。雲鬟亂,獨
  • 挽蕭知縣二首

    陳淳宋代〕資稟於人異,天鍾自粹夷。懷才無表襮,制行絕瑕疵。孝比王祥篤,知機下惠遺。鄉閭稱厚德,已矣但長噫。
  • 山庭春日詩

    江總隋代〕洗沐花惟五日花。棲遲花在一丘花。古楂橫近澗。危石聳前洲。岸綠開河柳。池紅照海榴。野花寧待晦。山蟲詎識
    蟬原文_蟬的賞析_古詩文
  • 生查子

    朱彝尊清代〕刺繡在深閨,總是愁滋味。方便借人看,不把簾垂地。弱線手頻挑,碧綠青紅異。若遣繡鴛鴦,但繡鴛鴦睡。
    蟬原文_蟬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日

    徐陵南北朝〕岸煙起暮色,岸水帶斜暉。徑狹橫枝度,簾搖驚燕飛。落花承步履,流澗寫行衣。何殊九枝蓋,薄暮洞庭歸。
    蟬原文_蟬的賞析_古詩文
蟬原文_蟬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