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台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靈台原文

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虡業維樅,賁鼓維鏞。於論鼓鍾,于樂辟雍。

於論鼓鍾,于樂辟雍。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詩詞問答

問:靈台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靈台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靈台是什麼體裁?答:詩經·大雅·文王之什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開始規劃築靈台,經營設計善安排。百姓出力會興建,沒花幾天成功快。開始規劃莫著急,百姓如子都會來。
  君王在那大園林,母鹿懶懶伏樹蔭。母鹿肥壯毛皮好,白鳥羽翼真潔淨。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滿池魚竄蹦。
  來架橫板崇牙配,大鼓大來都齊備。啊呀來鼓節奏美,啊呀離宮樂不歸。
  啊呀來鼓節奏美,啊呀離宮樂不歸。敲起鼉鼓聲蓬蓬,瞽師奏歌有樂隊。

注釋
經始:開始計畫建設。靈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西北。
攻:建造。
亟:同“急”。
子來:像兒子似的一起趕來。
靈囿:古代帝王畜養禽獸的園林名。
麀(yōu)鹿:母鹿。
濯濯(zhuó):肥壯貌。
翯(hè)翯:潔白貌。
靈沼:池沼名。
於(wū):嘆美聲。牣(rèn):滿。
虡(jù):懸來的木架。業:裝在虡上的橫板。樅(cōng):崇牙,即虡上的載釘,用以懸來。
賁(fén):借為“鼖”,大鼓。 
論:通“倫”,有次序。
辟廱(bì yōng):離宮名,與作學校解的“辟廱”不同,見戴震《毛鄭詩考證》。
鼉(tuó):即揚子鱷,一種爬行動物,其皮製鼓甚佳。逢(péng)逢:鼓聲。
矇瞍:古代對盲人的兩種稱呼。當時樂官樂工常由盲人擔任。公:讀為“頌”,歌。或謂通“功”,奏功,成功。

詩文賞析

去過上海豫園的遊客,都知道進入園門看到的第一座建築叫三穗堂,但對那裡面高高懸掛著的一塊匾額上寫著的“靈台經始”四字,卻沒多少人懂得其含義。要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就必然要說到《大雅·靈台》這一篇。

《毛詩序》說:“《靈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樂其有靈德以及鳥獸昆蟲焉。”似乎是借百姓為周王建造靈台、辟廱來說明文王有德使人民樂于歸附。其實,《孟子·梁惠王》云:“文王以民力為台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台曰靈台,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已將《靈台》的詩旨解說得很清楚。自然這是從當時作者的一面來說,如果從今天讀者的一面來說,會同意這樣的題解:“這是一首記述周文王建成靈台和游賞奏樂的詩。”(程俊英《詩經譯註》)

此篇共四章,第一、二兩章章六句,第三、四兩章章四句。(按:毛詩分五章,章四句,不甚合理,茲從魯詩)第一章寫建造靈台。靈台自然是台,但究竟是什麼台,今所流行的各家註譯本中多不作解釋。按鄭玄箋云:“天子有靈台者所以觀祲象,察氣之妖祥也。”陳子展《詩經直解》也說:“據孔疏,此靈台似是以觀天文之雛型天文台,非以觀四時施化之時台(氣象台),亦非以觀鳥獸魚鱉之囿台(囿中看台)也。”這一章通過“經之”、“營之”、“攻之”、“成之”連用動詞帶同一代詞賓語的句式,使得文氣很連貫緊湊,顯示出百姓樂於為王效命的熱情,一如方玉潤《詩經原始》說:“民情踴躍,於興作自見之。”而第五句“經始勿亟”與第一句“經始靈台”在章內也形成呼應之勢。

第二章寫靈囿、靈沼。“翯翯”,魯詩作“皜皜”,即“皓皓”。此處文句似倒乙,“白鳥翯翯”一句似應在“於牣魚躍”一句之後。因為第一,“白鳥”有人說是白鷺,有人說是白鶴,總之是水鳥,不應該在“王在靈沼”句領出對池沼中動物的描寫之前出現。第二,孫鑛說:“鹿善驚,今乃伏;魚沉水,今乃躍,總是形容其自得不畏人之意。”(陳子展《詩經直解》引)姚際恆也說:“鹿本駭而伏,魚本潛而躍,皆言其自得而無畏人之意,寫物理入妙。”(《詩經通論》)這表明鹿伏與魚躍應是對稱的,則“於牣魚躍”一句當為此章的第五句。第三,“麀鹿濯濯”與“白鳥翯翯”兩句都有疊字形容詞,既然“麀鹿濯濯”(有疊字詞)句由“王在靈囿”句引出,則“白鳥翯翯”句須由“王在靈沼”句領起,且當與“麀鹿濯濯”句位置相對應,這樣章句結構才勻稱均衡。(這樣的解釋從文詞上說較合語義邏輯,然在叶韻上似亦有不圓通之處,而且上古詩文寫於人類語言文字發展史的早期,體格並不像後世那么純熟,句式錯雜不齊,也是常事,因此,此見解未必正確,僅供參考而已)但不管有無倒乙,此章寫鹿、寫鳥、寫魚,都簡潔生動,充滿活力,不亞於《國風》、《小雅》中的名篇。

第三章、第四章寫辟廱。辟廱,一般也可寫作辟雍。毛傳解為“水旋丘如璧”,“以節觀者”;鄭箋解為“築土雝(壅)水之外,圓如璧,四方來觀者均也”。戴震《毛鄭詩考證》則說:“此詩靈台、靈沼、靈囿與辟廱連稱,抑亦文王之離宮乎?閒燕則游止肄樂於此,不必以為太學,於詩辭前後尤協矣。”按驗文本,釋“辟廱”(即“辟雍”)為君主遊憩賞樂的離宮較釋之為學校可信,當從戴說。離宮辟雍那兒又有什麼燕遊之樂呢?取代觀賞鹿鳥魚兒之野趣的,是聆聽鐘鼓音樂之興味。連用四個“於”字表示感嘆讚美之意,特別引人注目。而第三章後兩句與第四章前兩句的完全重複,實是頂針修辭格的特例,將那種遊樂的歡快氣氛渲染得十分濃烈。

說到這裡,可以回到開頭的話題,揭開“靈台經始”匾額為什麼會出現在豫園三穗堂之謎。既然《靈台》一詩寫了園林游賞,那么“靈台”一詞就與園林結下了緣,所以豫園中也就有了這塊匾額。由此也可見《詩經》對後世的巨大文化影響。

標籤:詩經詠物

詩詞推薦

  • 君子偕老

    佚名先秦〕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雲如之何?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髮如雲,
  • 初秋行圃四首

    楊萬里宋代〕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
    靈台原文_靈台的賞析_古詩文
  • 駟驖

    佚名先秦〕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於狩。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游於北園,四馬既閒。
  • 佚名先秦〕於皇武王!無競維烈。允文文王,克開厥後。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
    靈台原文_靈台的賞析_古詩文
  • 殷武

    佚名先秦〕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
  • 書韓乾牧馬圖

    蘇軾宋代〕南山之下,汧渭之間,想見開元天寶年。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萬匹如雲煙。騅駓駰駱驪騮騵,白魚赤兔騂皇鶾
  • 魯從事清暉閣

    穆修宋代〕庾郎真好事,溪閣斬新開。水石精神出,江山氣色來。疏煙分鷺立,遠靄見帆回。公退資清興,閒吟倚檻裁。
    靈台原文_靈台的賞析_古詩文
  • 詠梅

    陳亮宋代〕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一朵忽先發,百花皆事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東君政主張。
    靈台原文_靈台的賞析_古詩文
  • 長亭怨慢·雁

    朱彝尊清代〕結多少悲秋儔侶,特地年年,北風吹度。紫塞門孤,金河月冷,恨誰訴?回汀枉渚,也只戀江南住。隨意落平沙,
  • 詠傀儡

    楊億宋代〕鮑老當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當。若教鮑老當筵舞,轉更郎當舞袖長。
    靈台原文_靈台的賞析_古詩文
  • 庭竹

    劉禹錫唐代〕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靈台原文_靈台的賞析_古詩文
  • 詠湖中雁

    沈約南北朝〕白水滿春塘,旅雁每迥翔。唼流牽弱藻,斂翮帶餘霜。群浮動輕浪,單泛逐孤光。懸飛竟不下,亂起未成行。刷羽
  • 山中雪後

    鄭燮清代〕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靈台原文_靈台的賞析_古詩文
  •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

    辛棄疾宋代〕望飛來半空鷗鷺,須臾動地鼙鼓。截江組練驅山去,鏖戰未收貔虎。朝又暮。誚慣得、吳兒不怕蛟龍怒。風波平步
  • 羔裘

    佚名先秦〕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捨命不渝。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
  • 齊天樂(螢)

    王沂孫宋代〕碧痕初化池塘草,熒熒野光相趁。扇薄星流,盤明露滴,零落秋原飛磷。練裳暗近。記穿柳生涼,度荷分暝。誤我
    靈台原文_靈台的賞析_古詩文
  • 水龍吟·楊花

    章楶宋代〕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
  •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蘇軾宋代〕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
  • 烝民

    佚名先秦〕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監有周,昭假於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
  • 蓮藕花葉圖

    吳師道元代〕玉雪竅玲瓏,紛披綠映紅。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
    靈台原文_靈台的賞析_古詩文
靈台原文_靈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