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作者:葛長庚 朝代:宋代

蝶戀花原文

綠暗紅稀春已暮。
燕子銜泥,飛入誰家去。
柳絮欲停風不住。
杜鵑聲里山無數。
白馬青衫無定據。
好底林泉,信腳隨緣寓。
拚卻此生心已許。
一川風月聊為主。

詩詞問答

問:蝶戀花的作者是誰?答:葛長庚
問:蝶戀花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蝶戀花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葛長庚的名句有哪些?答:葛長庚名句大全

葛長庚蝶戀花書法欣賞

葛長庚蝶戀花書法作品欣賞
蝶戀花書法作品

注釋

①綠暗紅稀:花落葉茂,春光將盡。

詩文賞析


①綠暗紅稀:花落葉茂,春光將盡。
【評解】
這首詞著意描寫暮春景色,飄逸清雅,意境極美。上片寫景。燕子穿楊,綠暗紅稀,
杜鵑聲中,春色將闌。下片寫人。竹杖芒鞋,信步所之,與樵子漁父共賞這一川風月。
通篇清幽閒雅,饒有韻致,表現出一種超塵出世的氣度。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此詞口吻,似隱逸方外之士所作,曠逸之氣,流露紙上。
這首詞,《詞綜》作於真人詞。玉蟾先生《詩餘》作葛長庚詞。《全宋詞》“無名氏目”錄此題,全文見《詞綜·卷二十四》。
這首詞的主旨在於表現暮春時節落拓無依的羈旅之愁。上片濃艷,下片疏淡。
“綠暗紅稀”正是李清照《如夢令》中之“綠肥紅瘦”,意味著綠葉成蔭,而百花凋落。從“綠”、“紅”二字見色彩之艷麗,而“暗”、“稀”二字,卻又給人以遲暮之感,全篇感情基調已由這四字定下,以下樂景,哀景亦由此發端。“春已暮”點明時節。“燕子銜泥,飛入垂楊處”句,畫感鮮明,形象優美,洋溢著生活氣息,有如春的讚歌,這裡寫的是樂景、“柳絮欲停風不住”句,仍寫暮春之景,卻使人在情緒上頓覺跌落。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風而飄泊不定,讓人聯想起遊子之飄泊無依的情狀來,這正是句中景物的寓意。下句“杜鵑聲里山無數”正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渲染悲涼氣氛。“山無數”自是“亂山深處”。杜鵑一聲接著一聲,使人倍覺悲摧,應是哀景。詞的上片就是這樣通過對暮春景物的鋪陳描寫,由樂景引出哀景來,“柳絮”句很自然地體現出這種過度與轉折,並為下片抒情留下伏筆。
下片,描繪遊子形象,抒發羈旅憂愁。“竹杖芒鞋”正是顛沛流離、終日奔波的遠行人之寫照,“無定據”顯示這遠行遊子的飄泊無依,同上片“柳絮”句遙相呼應。“穿過溪南,獨木橫橋路”承接“山無數”,點明詞人立足點,即遊子之所在。然後用“樵子漁師”來來往往,自得其樂,反襯遊子之飄泊天涯,縱有“一川風月”又有什麼心思欣賞,“一川風月”意味著夜的來臨,加重羈旅無歸之悲慨。“誰為主”與“無定據”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脈相通,進一層表現客身在外,無所歸依的心情。
全詞有一種濃厚的時代末落氣氛,與南宋後期許多士人處境吻合。詞中寫景全是畫筆,濃淡相宜。樂景暗含遲暮色調,滲出悲涼來。樂景轉出哀景,濃重地渲染悲愁氣氛。寥寥幾筆寫景卻抓住羈旅特色,構成典型環境,表現主人公之寂寞孤單。全詞展現出一幅暮春風月、獨木橫橋路上、天涯飄泊圖來,富有情韻。 (陶先淮)

詩詞推薦

蝶戀花原文_蝶戀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