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

作者:陳師道 朝代:宋代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原文

平林廣野騎台荒,山寺鐘鳴報夕陽。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
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

詩詞問答

問: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的作者是誰?答:陳師道
問: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陳師道的名句有哪些?答:陳師道名句大全

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書法欣賞

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書法作品欣賞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原野空曠,平林漠漠,戲馬台一片荒涼;深山古寺,夕陽返照,鐘聲報告已是黃昏時光。
人事變幻,每逢重陽,便有萬千思緒;年年歲歲,菊花開放,依舊陣陣寒香。
頭巾傾斜,更覺得清霜已侵上了鬢髮;語言佳妙,並不礙詩人的鐵石心腸。
放眼望,落木蕭蕭,長江滾滾流淌;誰知道,今日裡,為政務還得繁忙!

注釋
次韻:用所和詩的韻作詩叫次韻。李節推:疑為李泌,時任節度推判官。南山:據《太平寰宇記》載,南山在徐州城南三里,又名雲龍山。
平林:平原上的樹林。廣野:廣闊的原野。騎台:指戲馬台。蕭子顯《齊書》:“宋武帝初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項羽戲馬台,至今相承,以為舊準。”
山寺:即雲龍山上的台頭寺。
人事:人世上各種事情。自生:自然生髮出。今日意:指九日登高懷遠執意。
寒花:指菊花。李煜詩:“鬢從近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舊黃。”杜甫詩:“寒花只暫香。”
巾欹(qī):頭巾傾斜。
語妙:《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 妙天下。”石作腸:鐵石心腸。這是用皮日休《桃花賦序》中評宋廣平語。宋廣平即唐玄宗時名相宋璟,他為人耿介剛毅,而其《梅花賦》卻極婉約嫵媚之致,所以皮日休說他“疑其鐵腸與石心,不解吐婉媚辭。然觀其文而有《梅花賦》,清便富麗,得南朝徐庾體,殊不類其為人。”
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
此日:重九節這一日。更須忙:自古皆有重九,而詩人在重九這一日,更是攜朋邀侶登高賦詩忙個正歡。這是一種很風趣的說法。

詩文賞析

這首詩是重陽登高即景抒懷之作。10 * (元祐四年),作者在徐州任州學教授,詩即作於此時。

詩的開頭兩句寫景:“平林廣野騎台荒,山寺鐘鳴報夕陽。”廣闊的原野上,遠處平林漠漠,戲馬台一帶已經荒涼了。山寺里送來晚鐘的聲音,仿佛報知人們,已到夕陽快要下山的時候。詩句中點明了季節、地點和時間,語意閒雅。第三四兩句抒情:“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時節易得,又是一年的重陽。每逢佳節,人們便有思親之感;而菊花卻依舊開放,還是和去年一樣,送來陣陣的寒香。寒花,指菊花。詩句中含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代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的感慨。自然的規律,總是如此。

五六兩句,記節日清游的情況:“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頭巾被風吹得歪斜了,詩人更覺得清霜已侵上了鬢髮。詩歌的語言佳妙,也有“清便富麗”的高致,就像宋廣平寫《梅花賦》,措詞婉媚,並不礙其鐵石心腸一樣。這兩句寫的是登高賦詩,妙在隱而不露。結尾兩句:“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性。”抒發游賞以後的感想。“落木”句用杜甫《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匯滾滾來”句意,寫傍晚登覽所見的遠近景象。“此身”句感嘆節物如此可念,登臨清賞的機會正不應放棄,而此日此身,還須忙於世務,很難得有時間,這又是十分可惜的。

陳師道作詩多學杜甫,這首也是學杜甫有得之作,瘦勁渾厚。三四兩句語淡而有高致。

標籤:重陽節寫景抒懷

詩詞推薦

  • 凌虛台記

    蘇軾宋代〕國於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飲食與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於終南;而都邑之麗山者,莫近於扶風。以至近求最高,
  • 鵲踏枝·六曲闌乾偎碧樹

    馮延巳唐代〕六曲闌乾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原文_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訴衷情·秋情

    吳文英宋代〕片雲載雨過江鷗。水色澹汀洲。小蓮玉慘紅怨,翠被又經秋。涼意思,到南樓。小簾鉤。半窗燈暈,幾葉芭蕉,客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原文_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李煜唐代〕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墮,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
  •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劉長卿唐代〕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原文_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郭主簿 其二

    陶淵明魏晉〕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原文_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黃河泛舟

    羅元琦〔清代〕洪波艤楫泛中流,鳧淑鷗汀攬勝游。數點漁舟歌欸乃,詩情恍在白苹洲。
  • 贈韋侍御黃裳二首

    李白唐代〕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願君
  • 九日感賦

    秋瑾清代〕百結愁腸郁不開,此生惆悵異鄉來。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對菊難逢元亮酒,登樓愧乏仲宣才。良時
  • 山中

    王維唐代〕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原文_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梅雪

    周邦彥宋代〕銀河宛轉三千曲。浴鳧飛鷺澄波綠。何處是歸舟。夕陽江上樓。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深院捲簾看。應憐江上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原文_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暑旱苦熱

    王令宋代〕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乾。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不能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原文_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孟浩然唐代〕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原文_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三峽

    酈道元南北朝〕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
  • 山石

    韓愈唐代〕山石犖确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鋪床
  • 入都

    李鴻章清代〕其一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閒情逐水鷗。
  • 春夜

    王安石宋代〕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原文_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日送別

    王之渙唐代〕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原文_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江南

    佚名兩漢〕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原文_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商山早行

    溫庭筠唐代〕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名句推薦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原文_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