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贈裴十七仲堪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原文

遠海動風色,吹愁落天涯。
南星變大火,熱氣餘丹霞。
光景不可回,六龍轉天車。
荊人泣美玉,魯叟悲匏瓜。
功業若夢裡,撫琴髮長嗟。
裴生信英邁,屈起多才華。
歷抵海岱豪,結交魯朱家。
復攜兩少女,艷色驚荷葩。
雙歌入青雲,但惜白日斜。
窮溟出寶貝,大澤饒龍蛇。
明主倘見收,煙霞路非賒。
時命若不會,歸應煉丹砂。

詩詞問答

問:早秋贈裴十七仲堪的作者是誰?答:李白
問: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早秋贈裴十七仲堪是什麼體裁?答:五古
問: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遠風海上來,吹來愁緒滿天涯。
南星的出現預示炎夏的到來,熱氣蒸騰,結成彩霞。
時光不可倒流,那日神駕御的六龍天車不停循環。
卞和因為無人賞識美玉而哭泣,孔子悲嘆葫蘆固守一方而不能志在四方。
我如今功名無著落,常常自己撫琴長嘆。
裴先生你英雄豪邁,才華灼灼,陡然崛起。
你的蹤跡遍布中原,結交儘是豪傑。
你喜歡隨身攜帶兩個皎潔超出荷花的美女,到處遊玩。
她們的歌聲高歇行雲,就擔憂時光流逝而不能盡興。
珠寶出於深深的滄海,龍蛇蘊藏在深山大湖。
如果有朝一日,皇上看中了你,你青雲直上的道路就不遠了。
如果時運不濟,就跟我去練金丹吧。

注釋
⑴南星變大火:“南星”,謂南方之星也。“大火”,星宿名。即心宿二。《爾雅·釋天》:“大火 謂之大辰。”郭璞註:“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時候主焉。”王琦註:“南星,南方之星也。大火,心星也。初昏之時,大火見南方,於時為夏。若轉而西流,則為秋矣。”詩云“南星變大火”,是謂南方之星變之為“火”,此如同李白詩“大火南星月”,是說為夏季也。
⑵“光景”二句:《初學記》引:《淮南子·天文訓》云:“至於悲泉,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為懸車。注曰: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於虞淵,羲和至此而回六螭。”此兩句是說,六龍所駕載日之車,去不可回,至時已由夏入秋。故該詩題謂“早秋”。
⑶荊人泣美玉:《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歷王。歷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歷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韋應物詩:“碌碌荊山璞,卞和獻君門。”緣於卞和抱玉三獻,而兩次遭刖,且以為“誑”,此典故常借喻賢能之人雖胸懷宏才大略,但卻不為人主所識,以致報國無門。李白這句詩,是以“荊人”喻己,以“美玉”喻己材。茲據“荊人獻璞”典故的內涵可知,在李白作此《贈裴》詩之前,其與唐玄宗必有所獻。此可用李白詩“薄德中見捐,忽之如遺塵”來作證明。李白有獻,玄宗“忽之”,故詩而謂“荊人泣美玉。”
⑷魯叟悲匏瓜:“魯叟”本謂孔子。此時李白居魯,因以“魯叟”喻己。“匏瓜”,有兩種解釋,一說為葫蘆中的一種,味苦不能食用,秋熟乾後一剖為二,古時可為炊具或食具;一說為星名。詩中之“匏瓜”應為星名,即天上的匏瓜星。《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王粲《登樓賦》:“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不食。”(《易經》:“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史記·天官書》:“匏瓜,有青黑星守之,魚鹽貴。”註:《索隱》案:荊州占云:“匏瓜,一名天雞,在河鼓東。匏瓜明,歲則大熟也《正義》:“匏瓜五星,在離珠北,天子果園。占:明大光潤,歲熟;不,則包果之實不登;客守,魚鹽貴也。”《論語·陽貨》篇的“匏瓜”,以講作星名為合;匏瓜記於《史記·天官書》;周詩已有箕斗,春秋時當已有匏瓜的星名。詩云“魯叟悲匏瓜”,意為李白是時如同懸之高天之上“天子果園”中的匏瓜星,不得為之用食也。在作此詩之前的公元738年(開元二十六年)之春,李白曾“荊人獻玉”,謁見玄宗上賦,至時已有三年之久,猶未得玄宗所用。這一情況與星之匏瓜高懸於天,系而不作用食極為相符。因而李白詩云:“荊人泣美玉,魯叟悲匏瓜。功業若夢裡,撫琴髮長嗟。”
⑸魯朱家:《史記·遊俠列傳》:“魯朱家者,與高祖同時。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所藏活豪士以百數,其餘庸人不可勝言。然終不伐其能,歆其德,諸所嘗施,惟恐見之。振人不贍,先從貧賤始。家無餘財,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過軥牛。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陰脫季布將軍之厄,及布尊貴,終身不見也。自關以東,莫不延頸願交焉。”
⑹“窮溟”二句:窮溟,《文選》木華《海賦》:“翔天沼,戲窮溟。”李善註:莊子曰:“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龍蛇,《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出龍蛇。”二句喻贊裴仲堪。
⑺煙霄路非賒:“煙霄路”,即雲霄路,意為登天之路。此喻赴京城長安之路途。賒,遠也,“非賒”,意為不遠。

標籤:友人讚美

詩詞推薦

  • 舟過安仁五首

    楊萬里宋代〕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原文_早秋贈裴十七仲堪的賞析_古詩文
  • 嘲春風

    溫庭筠唐代〕春風何處好?別殿饒芳草。苒嫋轉鸞旗,萎蕤吹雉葆。揚芳歷九門,澹蕩入蘭蓀。爭奈白團扇,時時偷主恩。
  • 段太尉逸事狀

    柳宗元唐代〕太尉始為涇州刺史時,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王子晞為尚書,領行營節度使,寓軍邠州,縱士卒無賴。邠人偷嗜暴
  • 結襪子

    李白唐代〕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原文_早秋贈裴十七仲堪的賞析_古詩文
  • 揚州慢·十里春風

    趙以夫宋代〕十里春風,二分明月,蕊仙飛下瓊樓。看冰花翦翦,擁碎玉成毬。想長日、雲階佇立,太真肌骨,飛燕風流。斂群
  • 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

    李白唐代〕吾將元夫子,異姓為天倫。本無軒裳契,素以煙霞親。嘗恨迫世網,銘意俱未伸。松柏雖寒苦,羞逐桃李春。悠悠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原文_早秋贈裴十七仲堪的賞析_古詩文
  • 終南

    佚名先秦〕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繡裳。
  •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二

    陳子昂唐代〕紫塞白雲斷,青春明月初。對此芳樽夜,離憂悵有餘。清冷花露滿,滴瀝檐宇虛。懷君欲何贈,願上大臣書。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原文_早秋贈裴十七仲堪的賞析_古詩文
  • 詠王大娘戴竿

    劉晏唐代〕樓前百戲競爭新,唯有長竿妙入神。誰謂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原文_早秋贈裴十七仲堪的賞析_古詩文
  • 十樣花·陌上風光濃處

    李彌遜宋代〕陌上風光濃處。第一寒梅先吐。待得春來也,香銷減,態凝佇。百花休謾妒。陌上風光濃處。繁杏枝頭春聚。艷態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原文_早秋贈裴十七仲堪的賞析_古詩文
  • 清平樂·千花百草

    晏幾道宋代〕千花百草。送得春歸了。拾蕊人稀紅漸少。葉底杏青梅小。小瓊閒抱琵琶。雪香微透輕紗。正好一枝嬌艷,當筵獨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原文_早秋贈裴十七仲堪的賞析_古詩文
  • 閬水歌

    杜甫唐代〕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巴童盪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閬中
  •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皎然唐代〕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
  • 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王維唐代〕憐君不得意,況復柳條春。為客黃金盡,還家白髮新。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知爾不能薦,羞稱獻納臣。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原文_早秋贈裴十七仲堪的賞析_古詩文
  • 思舊賦

    向秀魏晉〕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後各以事見法。嵇博綜技藝,於絲
  • 蘇武傳

    班固兩漢〕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
  • 凱風

    佚名先秦〕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杜甫唐代〕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雨色動微寒。黃鸝並 * 愁濕,白鷺群飛大劇乾。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惟吾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原文_早秋贈裴十七仲堪的賞析_古詩文
  • 大叔于田

    佚名先秦〕叔于田,乘乘馬。執轡如組,兩驂如舞。叔在藪,火烈具舉。袒裼暴虎,獻於公所。將叔勿狃,戒其傷女。叔于田
  • 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

    白居易唐代〕平生心跡最相親,欲隱牆東不為身。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何獨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原文_早秋贈裴十七仲堪的賞析_古詩文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原文_早秋贈裴十七仲堪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