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作者:陸游 朝代:宋代

感皇恩原文

小閣倚秋空,下臨江渚。
漠漠孤雲未成雨。
數聲新雁,回首杜陵何處。
壯心空萬里,人誰許。
黃閣紫樞,築壇開府。
莫怕功名欠人做。
如今熟計,只有故鄉歸路。
石帆山腳下,菱三畝。

詩詞問答

問:感皇恩的作者是誰?答:陸游
問:感皇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感皇恩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陸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陸游名句大全

陸游感皇恩書法欣賞

陸游感皇恩書法作品欣賞
感皇恩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小樓依偎著秋天的長空,憑高俯視著江邊快快沙洲。升起靜靜一片遙雲,播雨還不帶時候。長空里幾聲新雁的鳴叫在雲際漂浮,不由人回頭遙望,長安呵,杜陵呵,你在天的哪頭?我空將立功萬里的壯志堅守,但有誰讚許我、任用我,向我招手?
登黃後,步紫樞,入相封侯把高祿享受,登壇拜將、位至三公把名利成就,這功名富貴、高官顯爵用不著擔心沒人去蠅營狗苟。我再三考慮、反覆計謀,只有回故鄉在山裡悠遊,到那石帆山下,種上三畝菱藕度這春秋!

注釋
感皇恩:唐教坊曲名。雙調六十七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
杜陵:在長安城東南,秦時為杜縣地,漢時為宣帝陵所在,故稱杜陵,這裡用杜陵指代長安。
誰許:何許,即“何處”“什麼地方”。
黃後:本指漢代丞相辦公處所,此指中書、門下省。紫樞:指掌兵的中央機關樞密院。
築壇:漢高祖劉邦在漢中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見《史記·淮陰侯列傳》。開府:指做官做到三公的高位。漢制,三公得開府,自置官屬。
石帆山:山名,在作者家鄉山陰。
菱:菱藕。

詩文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離蜀東歸以前 ,感嘆壯志未成,思念家鄉時所寫下的。上片以寫景起而以抒情終;下片以抒情起而以情景結合終。
在一個初秋的陰天,作者登上了江邊的一個小閣,仰望初秋的天空看見迷濛的雲氣還沒有濃結到要化成雨點的樣子,俯視下面可以看到江水和沙渚,境界是開闊的,並帶著些靜漠與冷清。作者只輕輕地把它描寫成“ 小閣倚秋空 ,下臨江渚,漠漠孤雲未成雨”,概括了登高之事和周圍環境,並描寫視覺中景物,運化周邦彥《感皇恩》“小閣倚晴空”的詞句,王勃《滕王閣》“滕王高閣臨江渚”的詩句 。“數聲新雁,回首杜陵何處。”接著是寫聽覺,並由此引出作者的聯想。雁是“新雁”,知秋是“新秋”;雲是“孤”雲,雁只“ 數”聲,“數”字中也反映出主客觀的孤獨意象的兩相契合。杜陵,在長安城東南,秦時為杜縣地,漢時為宣帝陵所在,故稱杜陵 ,這裡用杜陵指代長安。
長安這個漢唐故都,是華夏強盛的象徵,也是西北的政治、軍事中心之地。陸游急切地盼望南宋統治者能從金人手裡收復長安 ;他從軍南鄭,時時遙望長安,寄託其收復故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他向宣撫使王炎建議:“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詩文中寫到想念長安的也很多,如《聞虜亂有感》的“ 有時登高望跾杜,悲歌仰天淚如雨”,《東樓集序》的“北游山南,憑高望跾、萬年諸山,思一醉曲江、渼陂之間,其勢無由,往往悲歌流涕”,這樣的詞句很多 ,可見其感觸之深且痛,因此經常地提及 。古人寫聞雁和長安聯繫的,除陸詩外,還有許多如杜牧《秋浦道中》的“為問寒沙新雁到,來時為下杜陵無”,於鄴《 秋夕聞雁》的“忽聞涼雁至 ,為報杜陵秋”,只是一般的去國懷都之感。作者寫的,如《秋晚登城北門》的“一點烽傳散關信 ,兩行雁帶杜陵秋”,這些是和關心收復長安的信息是有關的詞中寫聞新雁而回頭看不到長安,也是感嘆收復長安的好訊息的不能到來。“壯心空萬里,人誰許 !”空有從軍萬里的壯懷,而無人相許(即無人賞識、信任的意思),申明“回首 ”句的含意,這裡的描寫從含蓄的寄概到激昂的抒情,體現了作者寫作的特點從作者的詩詞風格看,他是比較習慣於採用後一種寫法的;在這一首詞中,他極力抑制激情,卻較多地採用前一種寫法。
過片時用了 ,“黃閣紫樞,築壇開府,莫怕功名欠人做。”黃閣、紫樞 ,指代宰相和樞密使,是宋代最高文武官吏。黃閣,宰相官署,衛宏《漢官舊儀》:“ 丞相聽事閣曰黃閣”;宋代的戎服多用紫色,故以紫樞指樞密院。築壇,用了漢高祖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的典故;開府是開幕府,置僚屬,在宋代,高級行政區的軍政長官有此種權力。第一 、二句指為將相,第三句說不怕這種職位無人可當,意即用不著自己懷抱壯志與準備擔當大任。陸游並不熱衷於當高官,但卻始終抱著為效忠國家而建立功名的壯志。他曾嚮往於這種功名,他的《金錯刀行》詩說 :“千年史策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書懷》詩說 :“老死已無日,功名猶自期。清笳太行路,何日出王師?”他這三句詞,說得很平淡,很坦然,那么他真的會這樣輕易放棄自己的壯志、他真的相信一般的將相也能夠擔負恢復祖國統一大業的重任嗎?不!他的熱情性格和當時冷酷的現實使他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他的 * 之辭,只不過是憤激的反語罷了而實際上,是一種更為曲折、更為深沉的感慨。是從“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漢宮春》)的樂觀,到“ 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閒”(《鷓鴣天》)的絕望過程中的感慨。
“如今熟計,只有故鄉歸路。石帆山腳下,菱三畝。”這裡說的是現在再三思忖只有辭官東歸,回到故鄉山陰的石帆山下,去種三畝菱為生。這是積極的理想找不到出路,被迫要作消極的歸隱之計,經過一番思考,連歸隱後的生活都作了具體的構想,所以最後出現一個江南水鄉的圖景。痛苦的心情融化於優美的自然景物,表面上是景美而情淡,實際上是閒淡中抑制著內心的憤激,深藏著內心的痛苦罷了。
這是陸游的一首要用歸隱的辦法來解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的詞作,情景結合,看似很矛盾但解決得比較圓滿,作者的心情在這首詞中表現得比較閒淡。深入體會,仍然透露出理想對現實的尖銳衝突和強烈抗議,所以意境是曲折的,感慨是深沉的。

詩詞推薦

  • 聞蟬寄賈島

    姚合唐代〕秋來吟更苦,半咽半隨風。禪客心應亂,愁人耳願聾。雨晴煙樹里,日晚古城中。遠思應難盡,誰當與我同。
    感皇恩原文_感皇恩的賞析_古詩文
  • 挽賀運管二首

    劉宰宋代〕妄擬弦歌樂,欣逢簿領賢。高明固天分,清白自家傅。雲望同淒切,星奔認後先。孤城重回首,愁鎖暮江煙。
    感皇恩原文_感皇恩的賞析_古詩文
  • 丁亥生日紀事五首

    方回宋代〕先君俊譽早飈馳,晚落蠻陬禍事奇。六十年前生子日,三千里外憶親時。霍光擅漢人皆恐,侯景歸梁國欲危。埋骨
  • 詩一首

    王旦宋代〕逈與群芳異,含芳向暮春。不如松柏木,常保歲寒新。
  • 絕句四首

    姚寬宋代〕一雨一風花欲零,在官在私蛙亂鳴。留春秋系金鴉腳,日日日斜樓上情。
    感皇恩原文_感皇恩的賞析_古詩文
  • 自感

    白居易唐代〕宴遊寢食漸無味,杯酒管弦徒繞身。賓客歡娛僮僕飽,始知官職為他人。
    感皇恩原文_感皇恩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和族弟日華寄編修諸學士之什

    楊億宋代〕鎖闈漫喜塵通籍,蓬巷無人肯顧廬。天祿解潮才答客,集仙置使又修書。非煙繚繞縈珠網,流水潺湲逗石渠。何必
  • 石排山渡行

    蔡肇宋代〕中泠之西古石排,狂波悍浪何能摧。顛崖骨立不受土,草木堅瘦知誰栽。長蛇怒結花磥磈,蒼隼飢嘯寒氈毸。舟師
  • 和太師相公秋興十首

    夏竦宋代〕河漢西傾火漸流,露華微冷透輕裘。何當弄鳳隨驚吹,直上層城十二樓。
    感皇恩原文_感皇恩的賞析_古詩文
  • 青溪姑

    楊備宋代〕曩不乘龍即跨魚,岸傍人復乞靈無。柳如眉黛花如面,聞是青溪一小姑。
  • 次韻曾德明司理留題西山兼簡蘇宰二首

    李彌遜宋代〕手程南階竹,關情一紀中。倦遊憎眼白,便靜脫塵紅。放浪淵明灑,浮游禦寇風。吳霜鬢如許,何處覓還童。
    感皇恩原文_感皇恩的賞析_古詩文
  • 喜雨

    吳芾宋代〕聞道他邦盡禱祈,沛然膏澤尚遲遲。有年已是天私我,連日那堪雨及時。聲入萬家添喜氣,涼生千里解炎曦。也知
    感皇恩原文_感皇恩的賞析_古詩文
  • 木蘭花慢(和舊詞韻)

    曹冠宋代〕念行藏在道,仕宦豈為謀身。自謗起營蠅,東山高臥,北海開尊。榮枯置之度外,得饒人處,謾也饒人。須信吾躬
  • 元符親享明堂十一首

    佚名宋代〕奕奕明堂,天子即事。奠我聖考,配於上帝。凡百有職,疇敢不祗。俎潔牲肥,其登有備。
  • 李嶠唐代〕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帶火移星陸,升雲出鼎湖。希逢聖人步,庭闕正晨趨。
    感皇恩原文_感皇恩的賞析_古詩文
  • 獻西俘

    孔武仲宋代〕先帝謀西域,邊功未告成。一朝鋤狡穴,萬里振天聲。漢獄宜歸死,湯羅尚借生。淮陰甘就縛,頡利許留京。雲氣
  • 偈頌六十八首

    釋法薰宋代〕春花爛漫,春光欲暮。杜宇聲聲,送春歸去。諸人何不向這裡眼明心悟。
    感皇恩原文_感皇恩的賞析_古詩文
  • 鷓鴣詞(春愁)

    汪晫宋代〕傷時懷抱不勝愁。野水粼粼綠遍洲。滿地落花春病酒,一簾明月夜登樓。明眸皓齒人難得,寒食清明事又休。只是
  • 哭李雪林

    釋文珦宋代〕昔者聞盧殷,頗為世所推。讀書過萬卷,盡以資於詩。復聞孟東野,氣清而色夷。平生嗜章句,有甚於渴飢。二士
  • 次韻答和樂道侍讀給事

    韓維宋代〕歲豐訟滋簡,拙守容晏眠。起來視雲景,春意亦已鮮。驅車望南城,精廬屹當前。華堂坐沈邃,遲日步暄妍。流覽
感皇恩原文_感皇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