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門引·暮霞照水

作者:趙昂 朝代:宋代

婆羅門引·暮霞照水原文

暮霞照水,水邊無數木芙蓉。
曉來露濕輕紅。
十里錦絲步障,日轉影重重。
向楚天空迥,人立西風。
夕陽道中。
嘆秋色、與愁濃。
寂寞三千粉黛,臨鑒妝慵。
施朱太赤,空惆悵、教妾若為容。
花易老、煙水無窮。

詩詞問答

問:婆羅門引·暮霞照水的作者是誰?答:趙昂
問:婆羅門引·暮霞照水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婆羅門引·暮霞照水是什麼體裁?答:詞

趙昂婆羅門引·暮霞照水書法欣賞

趙昂婆羅門引·暮霞照水書法作品欣賞
婆羅門引·暮霞照水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晚霞照映著水面,水邊生長著無數的拒霜花。早晨沾著露珠的芙蓉花瓣更顯嬌嫩。芙蓉花成林成片的開放,燦似錦繡,簇如屏障。隨著太陽的轉移,層層疊疊的花影也隨之發生變化。南方的天空,空曠高遠,獨自立在這蕭瑟的西風中。
夕陽的斜暉灑在古道上,嘆息這滿眼秋色濃於愁。宮中的無數佳麗,對著鏡子懶於梳妝。加上紅色則過於紅,在芙蓉花前面,感到不能與花爭美,無法打扮自己的面容,只有失意而傷感、懊惱。花期短暫,容易凋謝,但秀美的風光,則是無窮無盡。

注釋
婆羅門引:詞牌名,雙調七十六字,前段七句四平韻,後段七句五平韻。
暮霞:晚霞。
木芙蓉:即芙蓉花,又名拒霜花。
步障:螢幕。用以遮蔽風塵或視線。
迥:遠。
粉黛:此指宮女。
臨鑒妝慵:對著鏡子懶於化妝。
惆悵: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
妾:古時也作為女子對自己的謙稱,類似於男人自稱的“仆”。
煙水無窮:水波渺茫,無窮無情,表現惆悵、空虛的心情。

詩文賞析

陳藏一《話腴》:“趙昂總管始肄業臨安府學,因躓無聊賴,遂脫儒冠從禁弁,升御前應對。一日,侍阜陵蹕之德壽宮。高廟宴席間問今應制之臣,張掄之後為誰。阜陵以昂對。高廟俯睞久之,知其嘗為諸生,命賦拒霜詞 。昂奏所用腔,令綴《婆羅門引》。又奏所用意,詔自述其梗概。即賦就進呈云:??”進呈的就是以上這首詞。“阜陵”即宋孝宗趙構 ,阜陵名“永阜陵”,所以南宋人以“阜陵”稱孝宗 ;高廟即宋高宗趙構 ,構廟號“高宗”,後人因以“高廟”稱之。趙構退位後居住在“德壽宮”,因而宋人或以“德壽”代稱宋高宗。趙昂的這首詞,是應宋高宗之命而作的,是一首“應制詞” ;以詠“拒霜”(即“木芙蓉”,或稱“地芙蓉”、“木蓮”等)為內容 ,因而它又是一首詠物詞。 《話腴》又載:高宗看了這首詞,十分欣賞,不但賞賜給趙昂不少銀絹,還叫孝宗給升了官。
按照過去的慣例,“應制”的作品 ,往往是為統治者樹碑立傳的 ,存有較明顯的阿諛奉承的痕跡的。這首詞卻不然。那么,宋高宗為什麼還對它情有獨鍾呢?
這首詞的詠物技巧比較高。它處處緊扣住拒霜的特點,多方面著筆,務求盡善盡美。從拒霜的生長習性上看,它多叢生在水邊潮濕之地,所以詞的起句便說:“暮霞照水,水邊無數木芙蓉。”用“木芙蓉”應“拒霜”,點題;用“水邊”交代其生長習性;用“無數”交代其叢生的特點;用“暮霞照水”作背景烘托,而且這個背景天光水色,色采斑斕,美不勝收。拒霜在秋冬間開花,所以詞中先用“楚天空迥,人立西風”透露出一派秋意,然後在下片中緊接著用“秋色”再次點明秋的季節。著墨更多的是寫拒霜花。詞的上片,寫了三段時間中的拒霜花形象 :“暮霞”兩句,是暗寫晚霞映襯下的拒霜花 。“ 暮霞”在這裡既是寫霞,其中也包括著花,只是花的形象沒有明寫,而是讓讀者從“暮霞”的色彩中去聯想 。當然,“暮霞”也可以理解為就是寫花 ,“暮霞”只是個比喻,而以“木芙蓉”揭示這個比喻的實體 。這裡取前者 。“曉來”一句是寫早晨帶露的拒霜花,用“輕紅”略點花的實質形象。拒霜花有粉紅、白、黃等顏色品種,作者這裡只取粉紅一種 。粉紅而經“露濕”,更加嬌嫩,故曰“輕紅”。“十里”兩句,是用濃筆重彩正面寫日轉中天時拒霜花的形象。“十里”極言其多,承“無數”而來;“錦絲步障”,寫艷陽之下,繁花漂亮無比、簇如螢幕(“步障”即螢幕)。這使我們想起了王愷與石崇爭鬥豪華的場面:王愷“作紫絲布步障碧綾四十里”,石崇則“作錦步障五十里以敵之”(《世說新語·汰侈》)。這裡則是拒霜花組成的“ 步障”,而且隨著太陽的轉移,花影也隨之變化,作者用花影的“重重”,再次寫花之多。看來,作者善於選擇描繪的角度。這三層寫花,筆墨由簡入繁,由側面烘托而至正面描繪,然後再加以側面烘托。但用筆都比較樸實,而且越來越實。作者為了挽救這個危險的趨勢(質實為詞家一忌),把筆鋒一轉,寫出了“向楚天空迥,人立西風”兩句,亦花亦人,筆調一變而為沉著瀟灑而又不乏空靈之氣,遂使全詞風格大變,從而逼近了上乘作品的行列。詞的下片,繼續寫拒霜花,但筆法與上片的正面下筆完全不同。下片乍看好象寫美人,實際上是通過寫美人而達到進一步寫花的目的,把花寫得完美無缺。過片承“西風”句立意,寫秋色濃於愁,貌似借秋興嘆,實際上是引出再次寫花。白居易詩云 :“莫怕秋無伴愁物 ,水蓮花盡木蓮開。”(《木芙蓉花下招客飲》)所以寫秋愁正是為了引出這個“伴愁物”來。
這個“愁”字來得貼切巧妙,也很重要,其意一直貫串到“教妾若為容”。“寂寞”以下四句,皆寫“粉黛”(即美人)之愁。“寂寞”、“妝慵”以至“惆悵”,皆是其“愁”的情態表現;“施朱太赤”、“教妾若為容”,則是“愁”的原因所在。美人總是要與花爭艷的。這裡,美女們看了拒霜花,自己感到不好打扮了,不施“朱”(紅色)固然不可,而施朱則“太赤”,不管怎樣 ,總是打扮不出拒霜花的那種粉紅來。“教妾若為容”,是屢經打扮而總不能與花比美的愁嘆 ,所以只有“妝慵”與“惆悵”了。這幾句雖從杜荀鶴《 * 怨》詩化出,甚至還借用了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施朱則太赤”的成句,但寫得卻自有新意。古典詩詞中總喜歡以花寫美人 ,如“梨花一枝春帶雨”(白居易《長恨歌》)、“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韋莊《菩薩蠻》)、“一枝嬌臥醉芙蓉”(閻選《虞美人》)等等;美女在花面前,總想比並一番,而且總有一種穩操勝券的驕傲,如無名氏《菩薩蠻》:“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黃簡《玉樓春》:“妝成挼鏡問春風,比似庭花誰解語?”這裡則以美人寫花,並比之下,美人卻甘拜下風,臨鏡不知所措。拒霜花之美,由此可以想見了。這是個很成功的比擬 。詞的結句“花易老、煙水無窮”陡轉一筆,一反愁怨可掬的嬌態,別開新意 ,花光盡而煙水來,以煙水之無窮彌補花的易老,把人引入一個高渺闊大的境界。這種結句,大有雲水迭生、柳暗花明、餘味無盡的優點,正是深得詞家三昧之處。宋高宗也是擅長寫詞的人。這首詞既然有如此多的好處,他看了能不高興嗎?
從詠物詞的發展史上看,這首詞也是值得稱道的。兩宋都有詠物詞,但卻有不同。就總的傾向說,北宋少而南宋多,宋末尤多;北宋詠物詞往往有濃重而明顯的抒情成分,南宋則漸趨冷靜以至隱晦,這當然與其時代氣質有關係,也與詠物詞自身的發展過程密不可分。這首詞的作者趙昂,處在南宋初期,這首詞也處於詠物詞由北而南的過渡時期中,就詠物與抒情的比重上看,其詠物成分顯然增多,而北宋的借物抒情的特色則明顯減少。應該說,它預示了南宋詠物詞的發展趨勢。這一點,在我們鑑賞這首詞的時候,也是應當注意的。

標籤:寫花寫水抒情應制詩

詩詞推薦

  •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

    王維唐代〕帝子遠辭丹鳳闕,天書遙借翠微宮。隔窗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林下水聲喧語笑,岩間樹色隱房櫳。仙家
  • 在北題壁

    趙佶宋代〕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
    婆羅門引·暮霞照水原文_婆羅門引·暮霞照水的賞析_古詩文
  • 思帝鄉

    溫庭筠唐代〕花花,滿枝紅似霞。羅袖畫簾腸斷,卓香車。回面共人閒語,戰篦金鳳斜。唯有阮郎春盡,不歸家。
    婆羅門引·暮霞照水原文_婆羅門引·暮霞照水的賞析_古詩文
  • 飛龍引二首·其一

    李白唐代〕黃帝鑄鼎於荊山,煉丹砂。丹砂成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雲愁海思令人嗟。宮中彩女顏如花,飄然揮手凌紫霞,
    婆羅門引·暮霞照水原文_婆羅門引·暮霞照水的賞析_古詩文
  • 春風

    白居易唐代〕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薺花榆莢深村里,亦道春風為我來。
  • 春日

    汪藻宋代〕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雲將雨行。野田春水碧於鏡,人影渡傍鷗不驚。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茅茨
    婆羅門引·暮霞照水原文_婆羅門引·暮霞照水的賞析_古詩文
  • 金石錄後序

    李清照宋代〕  右金石錄三十卷者何?趙侯德父所著書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鍾、鼎、甗、鬲、盤、彝、尊、敦之款識
  • 宿龍宮灘

    韓愈唐代〕浩浩復湯湯,灘聲抑更揚。奔流疑激電,驚浪似浮霜。夢覺燈生暈,宵殘雨送涼。如何連曉語,一半是思鄉。
    婆羅門引·暮霞照水原文_婆羅門引·暮霞照水的賞析_古詩文
  • 右溪記

    元結唐代〕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曲,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
  • 【仙呂】後庭花_清溪一葉舟

    趙孟頫元代〕清溪一葉舟,芙蓉兩岸秋。采菱誰家女,歌聲起暮鷗。亂雲愁,滿頭風雨,戴荷葉歸去休。
  • 金橋感事

    吳融唐代〕太行和雪疊晴空,二月春郊尚朔風。飲馬早聞臨渭北,射鵰今欲過山東。百年徒有伊川嘆,五利寧無魏絳功。日暮
    婆羅門引·暮霞照水原文_婆羅門引·暮霞照水的賞析_古詩文
  • 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

    孟浩然唐代〕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照日秋雲迥,浮天渤澥寬。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
  • 裳裳者華

    佚名先秦〕裳裳者華,其葉湑兮。我覯之子,我心寫兮。我心寫兮,是以有譽處兮。裳裳者華,芸其黃矣。我覯之子,維其有
  • 天香·蠟梅

    吳文英宋代〕蟫葉黏霜,蠅苞綴凍,生香遠帶風峭。嶺上寒多,溪頭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牆陰春早。初
  • 霜天曉角 儀真江上夜泊

    黃機宋代〕寒江夜宿。長嘯江之曲。水底魚龍驚動,風捲地、浪翻屋。詩情吟未足。酒興斷還續。草草興亡休問,功名淚、欲
    婆羅門引·暮霞照水原文_婆羅門引·暮霞照水的賞析_古詩文
  • 更漏子

    溫庭筠唐代〕背江樓,臨海月,城上角聲嗚咽。堤柳動,島煙昏,兩行征雁分。京口路,歸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銀燭盡,玉繩
    婆羅門引·暮霞照水原文_婆羅門引·暮霞照水的賞析_古詩文
  • 佳人醉(雙調)

    柳永宋代〕暮景蕭蕭雨霽。雲淡天高風細。正月華如水。金波銀漢,瀲灩無際。冷浸書帷夢斷,卻披衣重起。臨軒砌。素光遙
  • 登柳州峨山

    柳宗元唐代〕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
    婆羅門引·暮霞照水原文_婆羅門引·暮霞照水的賞析_古詩文
  • 歲晚還京台望城闕成口號先贈交親

    盧僎唐代〕紫陌開行樹,朱城出晚霞。猶憐慣去國,疑是夢還家。風弱知催柳,林青覺待花。交親望歸騎,幾處擁年華。
  • 春遊

    陸游宋代〕沈家園裡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婆羅門引·暮霞照水原文_婆羅門引·暮霞照水的賞析_古詩文
婆羅門引·暮霞照水原文_婆羅門引·暮霞照水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