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打草驚蛇造句

用打草驚蛇造句

在我們學習中經常遇到的造句分為:成語造句、關聯詞造句、詞語造句等;例如【用打草驚蛇造句】

【求解驛站】打在草上,卻驚動了藏在草叢中的蛇。原比喻懲治甲,以警告乙。後常常用來比喻做事不密而驚動對方,使對方有了警覺,預為防範。驚,驚動。

【活學活用】隊長告誡隊員不要性子太急,如果走漏了風聲,打草驚蛇,就會壞了大事。—— 打草驚蛇造句

【妙語點撥】王魯在當塗縣任上期間,利慾薰心,做盡貪贓枉法之事。當地百姓懾於權威,敢怒不敢言,只好緊抓朝廷官員巡察地方官員的機會,向上遞狀子,希望能好好懲罰懲罰王魯。事實證明,百姓也確實達到了目的。王魯審閱過一紙訴訟,被嚇得心驚肉跳,不知如何是好。由此可見,那些幹了壞事的人常常是做賊心虛,當真正的懲罰還未到來之前,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他們也會嚇破膽。

【近義】敲山震虎。

【反義】引蛇出洞。

【成語故事】之打草驚蛇

南唐時期,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當塗縣做縣令期間,貪得無厭,財迷心竅,見錢眼開,只要是有錢、有利可圖,他就可以不顧是非曲直,顛倒黑白,做了許多壞事。

有道是“上樑不正下樑歪”。這王魯屬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見領導貪贓枉法,便也一個個明目張胆地乾起壞事來,他們變著法子敲詐勒索、貪污受賄,巧立名目地搜刮民脂民膏,以致當塗縣官吏的十之 * 都是貪官。所以,當塗縣的老百姓是苦不堪言,從心裡恨透了這些狗官,總希望能有個機會好好懲罰懲罰他們,以泄心中怨氣。

一次,趕上朝廷派官員下來巡察地方官員的情況,當塗縣老百姓一陣竊喜,尋思著機會終於來了。於是,大家聯名寫了個狀子,控告縣衙里的主簿等人營私舞弊、貪污受賄的種種違法犯罪行為。

狀子首先遞送到了縣令王魯手中。王魯把狀子從頭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這一看不打緊,卻把這個王魯縣令嚇得渾身上下直打哆嗦。原來啊,老百姓在狀子中所列舉的種種犯罪事實,全都和王魯自己曾經乾過的壞事相似,而且其中還有許多壞事都和他有所牽連。狀子雖是告主簿幾個人的,但王魯覺得就跟告自己一樣。他越想越害怕,直冒冷汗,心想:“如果老百姓再繼續控告下去,馬上就會控告到我頭上了,如此一來,朝廷知道了實情,查清了我在當塗縣的行徑,我就要大禍臨頭了!”

王魯想到這裡,不由自主地用顫抖的手拿筆在案卷上寫下了他此刻內心的真實感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意思就是說你們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裡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嚇了一跳!寫完這幾個大字後,他手一松,癱坐在椅子上,筆也掉到地上去了。

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引申為成語“打草驚蛇”。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用打草驚蛇造句0
用打草驚蛇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