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當選為總統

1918年9月4日

1918年9月4日 (農曆七月廿九),徐世昌當選為總統。

徐世昌當選為總統

徐世昌

1918年9月4日,總統選舉會在北京象坊橋眾議院正式舉行。當日,絨線胡同、宣武門大街一帶,軍警戒備森嚴,居民商鋪奉命懸掛國旗。眾議院門首樹彩架,中嵌黃色“總統選舉會”五字。眾議院議長王揖唐任大會主席。參議員出席者131人,眾議員出席者305人,超過《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的須有選舉人總數三分之二以上出席的法定人數。投票結果,徐世昌得425票,當選中華民國第二任大總統。全場一致鼓掌歡呼。()

會後,徐樹錚通電告知各省督軍說:本日選舉,天氣晴和,人心靜穆,議場秩序雍容,投票整肅,外人參觀者,同聲讚美,且謂既無武力作用,又無金錢關係,在歷史上殊不多見。

此前,徐世昌未正式表示是否願意出任總統。1日,參議院議長梁士詒和眾議院議長王揖唐特往東四五條胡同徐宅敦勸。徐世昌說:“諸君何苦推我衰朽之人登台?”梁王說:“除你之外,無人能解決時局。”徐說:“諸君以國家為前提,責我以大義,我亦無法。但是諸君舉我,是希望我將一切事件辦好,究竟我出山之後辦得好不好,我亦無把握。”

9月3日,安福俱樂部在太平湖分部搞了一次總統預選會。到會者384人,共得383票(一人棄權),一致舉徐世昌為總統。

徐世昌當選為總統

徐世昌

徐世昌(1855-1939),字卜王,號菊人。直隸天津縣人。早年隨父親到河南當塾師,因得與袁世凱訂交。在袁的資助下,徐赴北京應試,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中進士,授職翰林院編修。袁世凱小站練兵時,延徐為總文案,後來步步提拔他做到首任巡警部尚書和第一任東三省總督。西太后去世,袁奉旨養疴,歸隱洹上,而徐雖為袁黨,卻在宣統時代仍為紅極一時之漢人大官。辛亥年袁世凱東山再起,徐亦為從中奔走最力之人。袁洪憲稱帝前把徐從青島召入北京,任國務卿。袁洪憲稱帝後,徐以局勢難卜求去,退居河南輝縣水竹村。

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恢復民國年號,起用徐為國務卿。徐在公私兩方面為袁盡力。因要求討袁護國軍停戰議和遭到拒絕,徐任職僅一月力薦段祺瑞繼任。袁世凱死後,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任總理。二人不久即發生府院之爭,徐以北洋元老資格應邀抵京,先調解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間的權力鬥爭,後又調解直系軍閥首領馮國璋和段祺瑞的矛盾。

1918年,在選舉民國第二屆總統之際,段祺瑞、馮國璋相持不下,一向兩面討好的徐世昌遂成為“理想人選”。9月4日,總統選舉會在北京象坊橋眾議院正式舉行。眾議院議長王揖唐任大會主席。參議員出席者131人,眾議員出席者305人,超過《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的須有選舉人總數三分之二以上出席的法定人數。投票結果,徐世昌得425票,當選中華民國第二任大總統。

民國史上第一次總統交接儀式於1918年10月10日上午舉行,徐世昌乘汽車進公府(中南海),禮官導徐至懷仁堂禮台。9點正,臨時大總統馮國璋由居仁堂到懷仁堂,與徐同向國旗行三鞠躬禮,禮畢,馮東向致頌詞,徐西向致答詞,詞畢互相一鞠躬,禮官送馮回居仁堂,馮即遷出公府。10時整,徐在居仁堂南向,向議長及議員宣讀誓詞,詞畢轉北向,與議長議員同向國旗三鞠躬,禮畢議長議員轉東向,閣員及文武百官西向,徐立於禮台宣讀就職宣言。讀畢,各行三鞠躬禮慶賀,完成了儀式。

徐世昌當選為總統

徐世昌才具平庸卻是“最會做官的人”

歷史上的 月 

詞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