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歷史字典解釋

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慚愧)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抬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後因以“仰不愧於天俯不作於人”用為形容品行正直,沒有做壞事,問心無愧的典故。

宋.楊萬里《公傳》:“是以自昔人君修己正心,惟使仰不愧於天,俯不作於人,持剛健之志,洪果毅之姿。”

歷史典故推薦:色禽合為荒

《尚書.夏書.五子之歌》:“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色荒,指貪戀女色;禽荒,指喜歡打獵。偽古文《尚書》假託夏朝太康的五個弟弟作歌,以諷誡太康的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歷史

相關歷史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_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