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行俱下

七行俱下怎么寫好看

七行俱下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同“五行俱下”。元 李冶《敬齋古今黈》卷四:“應奉讀書,五行俱下;宋武省讀書奏,能七行俱下,蓋言其敏也。”


主謂 讀書時,一眼同時看七行。形容聰慧過人。語出《南史·宋孝武帝紀》:“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俱下,才藻甚美。”※“行”,不讀作xíng。△褒義。多用於表示才智過人方面。→一目十行

詞語分解

  • 七的解釋 七 ī 數名,六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柒”代)。 文體名,或稱“七體”,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 舊時人死後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稱“做七”。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下的解釋 下 à 位置在低處的,與“上”相對:下層。下款。 等級低的:下級。下品。下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常與“陽春白雪”對舉)。 方面,方位:兩

歷史典故推薦:如芒在背

同“芒刺在背”。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眾聞之,無不赧然,如芒在背。” 述賓 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非常不安。語本《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在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七行俱下歷史

相關歷史

七行俱下_七行俱下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