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底瀾翻

舌底瀾翻怎么寫好看

舌底瀾翻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瀾:波浪。舌頭底下好像波浪翻滾。形容滔滔不絕,善於言辭。語本唐.韓愈《記夢》:“夜夢神官與我言,羅縷道妙角與根。挈攜陬維口瀾翻,百二十刻須臾間。”

詞語分解

  • 舌的解釋 舌 é 人或動物嘴裡辨別滋味、幫助咀嚼和發音的器官:舌頭。舌耕(a.指讀書勤奮;b.舊時學者授徒,依口說謀生,好像農夫耕田得粟)。唇槍舌劍。 語言辯論的代稱:舌戰(激烈議論)。 像舌頭的東西:帽舌。火
  • 瀾翻的解釋 .亦作“ 瀾飜 ”。水勢翻騰貌。《宣和畫譜·董羽》:“﹝ 董羽 ﹞畫水於玉堂北壁,其洶湧瀾飜,望之若臨煙江絶島間。”.比喻言辭滔滔不絕。 唐 韓愈 《記夢》詩:“絜攜陬維口瀾翻,百二十刻須臾閒。”

歷史典故推薦:局地扣天

見“局天扣地”。長久的怨憤,~,難訴胸中塊壘。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舌底瀾翻歷史

相關歷史

舌底瀾翻_舌底瀾翻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