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平地風波

平地風波

唐 劉禹錫《竹枝詞》:“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後以“平地風波”指突然發生的糾紛和事故。清 黃遵憲《寓章園養疴》詩:“平地風波聽受慣,頻年哀樂事心違。”


偏正 平地上起風浪。指無緣無故地突然發生糾紛或禍亂。語本唐·劉禹錫《竹枝詞》:“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宋·蘇轍《思歸》詩:“兒言世情惡,~起。”△多用於表現突發變故方面。→無風不起浪 ↔風平浪靜。 也作“風波平地”、“平地波瀾”。

平地風波字典分解

成語平地風波的解釋 平地上起風浪。比喻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平地的解釋 [level the ground] 平整土地

風波的解釋 (1) [wave]∶風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運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變遷世路風波惹出風波(2) [disturbance]∶亂子;糾紛風波迭起

順便了解:平民縣【歷史地名】

1929年析朝邑縣東部黃河灘地於大慶關城置,屬陝西省。治所在今陝西大荔縣東五十五里朝邑鎮東北平民鄉。1934年遷黃河西岸堤滸村東。1950年撤銷,併入朝邑縣。1958年朝邑縣地又併入大荔縣。 舊縣名。1929年由朝邑、華陰兩縣黃河灘地析置,治大慶關(今陝西大荔縣東平民鎮)。1934年遷黃河西岸堤滸村東(仍屬平民鎮)。1950年撤銷,劃歸朝邑縣。

平地風波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