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戰心寒

膽戰心寒怎么寫好看

膽戰心寒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猶“膽戰心驚”。元.無名氏《罵玉郎過感皇恩採茶歌》:“吸力力振動地戶天關,唬的我撲撲的膽戰心寒。”《英烈傳》四二回:“提起朱亮祖三字,便膽戰心寒。”亦作“膽顫心寒”。《封神演義》九六回:“半空中一聲霹靂,只震得三妖膽顫心寒。”


並列 形容十分害怕。《水滸傳》112回:“諸將見李逵等殺了這一陣,眾人都膽戰心寒,不敢出戰。”△多用於心理方面。 →膽戰心驚 懸心吊膽 ↔無所畏懼 勇者不懼 大無畏。也作“膽顫心寒”、“膽戰心惕”、“膽破心寒”。

詞語分解

  • 膽戰的解釋 形容非常恐懼或心驚。 唐 王起 《轅門射戟枝賦》:“觀之者心惕,聞之者膽戰。” 後蜀 顧夐 《荷葉杯》詞:“記得那時相見,膽戰。鬢亂四肢柔,泥人無語不抬頭。羞摩羞,羞摩羞。”《西遊記》第十三回:“
  • 心寒的解釋 失望而痛心膽落心寒。;;《廣東軍務記》詳細解釋.害怕。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譬則司直立朝,姦回志折;元戎當閫,逋寇心寒。”《抗日歌謠·採蓮船拜年》:“五拜民兵真勇敢哪喲喲,鬼子聽了便心

歷史典故推薦:牙弦

源見“伯牙鼓琴”。指精美之琴。寓相知之意。唐 許敬宗《冬日宴於庶子宅各賦一字得歸》詩:“周醪忽同醉,牙弦乃共揮。”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膽戰心寒歷史

相關歷史

膽戰心寒_膽戰心寒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