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取予攜

予取予攜怎么寫好看

予取予攜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亦作“予取予奪”。從我處掠取。梁啓超《克林威爾傳》第五章:“今且凍餓委溝壑,所餘更何長物之與有?予取予攜,公等自為之!”廖仲愷《農民運動所當注意之要點》:“為謀永遠撤去我海關之屏障,以任其予取予攜。”秦牧《拳頭海岸》:“許多被目為可以予取予奪地得到財富的海岸,一處處都伸出了拳頭來,變成了‘拳頭海岸’。”


並列 從我處掠取。廖仲愷《農民運動所當注意之要點》:“為謀永遠撤去我海關之屏障,以任其予取予攜。”△貶義。多用於指帝國主義者及其他剝削者。→予取予求。也作“予取予奪”。

詞語分解

  • 予的解釋 予 ú 同“余”,我:予智自雄(自誇聰明,妄自誇大)。予取予求(原指從我這裡取,從我這裡求;後指任意索取)。 奪取 予 ǔ  ㄩˇ 給與:予以。賜予。賦予。給予。生殺予奪(亦作“生殺與奪”)。 奪取
  • 攜的解釋 攜 é 帶:攜手。攜帶。扶老攜幼。 離,叛離:攜離。攜貳。 .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桴鼓相應

鼓棰敲鼓,鼓即發音。比喻感應快而配合緊密。《漢書.李尋傳》:“順之以善政,則和氣可立致,猶枹(桴)鼓之相應也。”鄒韜奮《抗戰以來.忙得一場空》:“我得到了這個電報,拍案叫絕,即在大會辯論時公開宣布,又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予取予攜歷史

相關歷史

予取予攜_予取予攜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