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胞物與

民胞物與怎么寫好看

民胞物與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張載《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意謂世人皆為我的同胞,萬物俱是我的同輩。後因以“民胞物與”謂泛愛一切人和物。明 徐渭《義冢募文》:“坐觀蟻穿鳥啄之慘,竟何民胞物與之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十五回:“大凡世上肯拿出錢來做善事的,那裡有一個是認真存了仁人惻隱之心,行他那民胞物與的志向。”


其他 胞,同胞。天下人都是同胞,萬物皆與我同類。表示有泛愛之心。語本宋·載《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25回:“大凡世上肯拿出錢來做善事的,那裡有一個是認真存了‘仁人惻隱’之心,行他那民胞物與的志向,不過都是在那裡邀福,以為我做了好事,便可以望上天保佑,百事如意。”△褒義。多用於表示仁愛方面。→布德施恩 博施濟眾 好善樂施節用愛民 ↔魚肉百姓

詞語分解

  • 民的解釋 民 í 以勞動民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民主。民國。民法。公民(在一國內有國籍,享受法律上規定的公民權利並履行公民義務的人)。國民(具有國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勞動大眾的,非官方
  • 與的解釋 與 (與) ǔ 和,跟:正確與錯誤。與虎謀皮。生死與共。 給:贈與。與人方便。 交往,友好:相與。與國(相互交好的國家)。 〔與其〕比較連詞,常跟“不如”、“寧可”連用。 贊助,讚許:與人為善。 取

歷史典故推薦:寢饋不安

見“寢食不安”。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民胞物與歷史

相關歷史

民胞物與_民胞物與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