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長續短

斷長續短怎么寫好看

斷長續短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截下長出來的,補到短的上去。比喻取對方之長處,彌補己方之短處。《荀子.禮論》:“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敬愛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者也。”《戰國策.秦策一》:“今秦地形,斷長續短,方數千里,名師數百萬。”漢.袁康《越絕書.越絕計倪內經》:“以智論之,以決斷之,以道佐之,斷長續短,一歲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水則資車,旱則資舟,物之理也。”亦作“斷長補短”。《禮記.王制》:“凡四海之內,斷長補短,方三千里,為田八十萬億一萬億畝。”唐.元稹《授李願檢校司空宣武軍節度使制》:“然而靈武魏博至於大梁,斷長補短,方數千里,皆爾伯仲,又何加焉!”參見“絕長補短”。


連動 比喻以多餘的來補不足的。《戰國策·秦策一》:“今秦地斷長續短,方數千里。”△多用於方法方面。也作“斷長補短”、“截長補短”。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箏。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續短的解釋 .把本來應該是短的東西續之使長。比喻違逆事物本性,勞而無益。《管子·七法》:“不明於象,而欲論材審用,猶絶長以為短,續短以為長。” 尹知章 註:“鶴脛非所斷,鳧脛非所續也。”.補不足。《荀子·禮論》:

歷史典故推薦:好問則裕

勤於向別人請教,學識就會豐富。《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其他 勤於請教,學識就越來越淵博。《尚書·湯誥》:“~,自用則小。”△多用於勸勉方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斷長續短歷史

相關歷史

斷長續短_斷長續短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