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水仁山

知水仁山怎么寫好看

知水仁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猶“樂水樂山”。知:通“智”。《論語.雍也》:“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朱熹註:“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亦作“智水仁山”。清.弘曆《道存齋》詩:“智水仁山理趣源,真教目擊道猶存。”


並列 知,通“智”。聰明人喜愛水,仁愛的人喜愛山。各有所好,見解不同。語本《論語·雍也》:“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朱熹註:‘知者達於事理而國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知,不讀作zhī。[例]大家各抒己見,知水仁山,對這個議案的修改、完善很有啟發。△褒義。多用於描寫見解不同方面。

詞語分解

  • 知的解釋 知 ī 曉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覺(有感覺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溫故知新。知難而進。知情達理。 使知道:通知。知照。 學識,學問:知識,求知。無知。 主管:知縣(舊時的縣長)。知府。知州
  • 山的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典故推薦:要離報恩

參見:要離殺慶忌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知水仁山歷史

相關歷史

知水仁山_知水仁山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