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畔

讓畔怎么寫好看

讓畔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史記.周本紀》:“西伯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虞、芮之人未見西伯,皆慚,相謂:‘吾所爭,周人所恥,何往為,只取辱耳。’遂還,俱讓而去。諸聞之,曰:‘西伯蓋受命之君。’”

周文王時注重以德政化民,故民風淳樸,逢事不爭而是互相謙讓。史稱鄰耕者互讓田埂,辦事情年少者讓年長者。後用為詠德政教化之典。

唐.李隆基《途次陝州》:“樹古陰在,耕余讓畔空。”此處指民風古樸,以禮讓為榮。

詞語分解

  • 讓畔的解釋 古代傳說由於聖王的德化,種田人互相謙讓,在田界處讓對方多占有土地。《史記·五帝本紀》:“ 舜 耕 歷山 , 歷山 之人皆讓畔;漁 雷澤 , 雷澤 上人皆讓居。”又《周本紀》:“ 西伯 陰行善,諸侯皆來
  • 讓的字典解釋 讓 (讓) à 不爭,盡(媙 )著旁人:讓步。讓位。謙讓。 請:讓茶。 許,使:不讓他來。 任憑:讓他鬧去。 被:讓雨淋了。 索取一定代價,把東西給人:出讓。轉(僴 )讓。 閃避:讓開。當仁不讓。 責
  • 畔的字典解釋 畔 à 田地的界限。 邊:河畔。湖畔。橋畔。耳畔。枕畔。 〔畔援〕橫暴,跋扈,如“帝謂文王,無然畔畔。”亦稱“畔換”、“叛換”。 古同“叛”。 筆畫數:; 部首:田;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吳台草

東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吳王聞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賜屬鏤之劍。子胥受劍,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為汝父忠臣……今汝不用吾言,反賜我劍。吾今日死,吳宮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讓畔歷史

相關歷史

讓畔_讓畔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