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揚鑣

分道揚鑣怎么寫好看

分道揚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揚鑣:提起馬勒口,驅馬前進。指分路而行。也比喻志趣不同,造詣不同,各走各的路。郭沫若《海濤集.塗家埠》:“於是我們的交情便進了一境,由‘貌合神離’再變為‘分道揚鑣’了。”亦作“分路揚鑣”。《書.河間公齊傳》:“子志……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俱入見,面得失……高祖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南史.裴子野傳》:“蘭陵琛言其評論可與《過秦》、《王命》分路揚鑣。”


連動 鑣,馬勒口。揚鑣,提起馬勒口,驅馬前行。形容分路前進。比喻志趣、目的等不同,各奔前程。本作“分路揚鑣”。語本《北史·魏諸宗河間公齊傳》:“李文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冬雪《紅鵑》:“你也親自看到了,童彤年輕、英俊,我已和他分道揚鑣,難道你還不滿意么?”△用於分路而行或各乾各的事。→各奔前程 各奔東西 ↔志同道合 齊頭並進 並駕齊驅。也作“分路揚鑣”、“揚鑣分道”、“揚鑣分路”。

詞語分解

  • 分道的解釋 .謂分走不同的道路。《漢書·常惠傳》:“於是 漢 大發十五萬騎,五將軍分道出。” 唐 韓愈 《京尹不台參答友人書》:“赤令尚與中丞分道而行,何況京尹。”.猶分界。 明 胡應麟 《詩藪·近體中》:“
  • 揚鑣的解釋 .提起馬嚼子。謂驅馬。《文選·傅毅<舞賦>》:“龍驤橫舉,揚鑣飛沫。” 李善 註:“鑣,馬勒旁鐵。” 三國 魏 嵇康 《雜詩》:“龍驥翼翼,揚鑣踟躕。” 宋 王禹偁 《仲鹹見子一百六十韻詩相贈因

歷史典故推薦:尹婕妤泣

《史記.外戚世家》褚先生補:“武帝時幸夫人尹婕好。……尹夫人與邢夫人同時並幸,有詔不得相見。尹夫人自請武帝,願望見邢夫人,帝許之。即令他夫人飾,從御者數十人,為邢夫人來前。尹夫人前見之,曰:‘此非邢夫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分道揚鑣歷史

相關歷史

分道揚鑣_分道揚鑣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