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歷史字典解釋

崩:敗壞。 一個君子三年不講習禮儀,禮儀必然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必然荒廢。 古人認為禮樂是人們道德行為的規範,教化的根本,不可長期曠廢。語出《論語.陽貨》:“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唐.陳子昂《諫政理書》:“況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奈何天子之政而輕禮樂哉?”唐.源乾曜《請舉行射禮疏》:“夫聖王之教天下也,必制禮以正人情;人情正,則於家,忠於國。此道不替,所以理也。故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詞語分解

  • 君子的解釋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君子多欲。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不亦君子乎。;;《論語》君

歷史典故推薦:安蛇足

源見“畫蛇添足”。比喻節外生枝,多此一舉。唐 韓偓《安貧》詩:“謀身拙為安蛇足,報國危曾捋虎鬚。”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歷史

相關歷史

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_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