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魮生珠

歷史字典解釋

《文選》卷十二晉.郭景純(璞)《江賦》:“赬蟞胏躍而吐璣,文魮磬鳴以孕璆。”唐.李善註:“《山海經》曰:‘文魮之魚,其狀如覆銚,鳥首而翼,魚尾,音如磬之聲,是生珠玉。’”按,注文見今本《山海經.西山經》,“文魮”作“文鰩”。魮,音pí。

文魮是一種江魚的名稱,據說此種魚能生珠。後用為詠水族之典。

唐.曹松《南海》詩:“文魮隔霧朝含碧,老蚌凌波夜吐丹。”

詞語分解

  • 文魮的解釋 魚名。《明詩綜》卷一百引《廣東謠》:“潿蚌之胎有玫瑰,文魮之腹有美玉。”《明詩綜》卷一百引《廣東謠》:“文魮鳴,美玉生。”
  • 珠的解釋 珠 ū 蛤蚌因沙粒竄入殼內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質,逐層包起來形成圓粒,乳白色或略帶黃色,有光澤,可做裝飾品,亦可入藥。稱“珍珠”(亦作“真珠”,簡稱“珠”):珠蚌。珠寶。珠花。夜明珠。珠璣(喻優美的詞藻

歷史典故推薦:導引

道家的一種健生方法。《史記.龜策列傳》:“江傍家人,常畜龜飲食之,以為能導引致氣,有益於助衰養老。”晉代葛洪《抱朴子.別旨》:“或伸屈,或俯仰,或行臥,或倚立,或躑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文魮生珠歷史

相關歷史

文魮生珠_文魮生珠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