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真八角亭

歷史字典解釋

在今雲南勐海縣城西二十八里景真山上。建於清康熙四十年 (1701,傣歷1063年)。傣語稱 “窩蘇”,意為舉行宗教儀式之地,或高級僧侶活動的經堂。高21米,由座、身、頂三部分組成。座為折角亞字形磚砌須彌座。身四面立磚柱十六根,用磚牆連線,牆內外抹淺紅色泥皮,鑲各種彩色玻璃,並用金銀粉印各種花卉、動物、人物圖案。頂為木構八角頂,自下而上構成十層屋檐,面鋪平瓦。屋脊安裝各式傳統花鳥陶器飾物,檐系銅鈴,剎桿裝有花卉圖案銀片,造型美觀。是傣族佛教建築藝術中的精品。1988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南省勐海縣城西14千米景真山上。初建於傣歷1063年(1701年),1978年重修。高15.42米,寬8.6米,由座、身、頂三部分組成:座為折角亞字形磚砌須彌座;身為多角的磚砌牆,開四門,牆面內外抹淺紅色泥皮,鑲各種彩色玻璃,並用金銀粉印出各種花卉、動物、人物圖案,光彩奪目;頂為木結構,呈錐形多層屋檐,面鋪平瓦,如魚鱗覆蓋,屋脊上安裝各式傳統花鳥陶器飾物,檐系銅鈴,剎桿裝有花卉圖案銀片。建築玲瓏華麗,造型美觀,是傣族佛教建築藝術中的精品。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真八角亭

歷史地名推薦:官覺

即館覺。在今西藏貢覺縣東南。清乾隆 《衛藏通志》 卷作 “官覺”。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景真八角亭歷史

相關歷史

景真八角亭_景真八角亭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