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軍

鎮國軍怎么寫好看

鎮國軍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唐、五代方鎮名。唐上元二年 (761)置,治所華州 (今陝西華縣)。廣德元年 (763)廢。光化元年 (898) 復置,華、同二州,兼興德。三年 (900) 又廢。五代梁復置,改名感化軍。後唐復名鎮國軍,北宋初廢。

②五代方鎮名。本保義軍,後梁開平二年 (908)改名。治所在陝州 (今河南陝縣)。後唐同光元年(923) 復為保義軍。


(1)唐方鎮名。上元二年(761年)置,治華州(今陝西華縣)。大曆二年(767年)廢。光化元年(898年)復置,天祐三年(906年)廢。五代梁復置,改名感化軍,唐復名鎮國軍。北宋初廢。(2)五代方鎮名。本保義軍,梁改名,治陝州(今河南陝縣)。唐復為保義軍。

詞語分解

  • 鎮國的解釋 使國家安定。《亢倉子·賢道》:“賢可以鎮國,材亦可以理國。”
  • 軍的字典解釋 軍 (軍) ū 武裝部隊:軍威。軍服。行(妌 )軍。軍功。軍犬。軍備。軍紀。軍銜。軍閥。軍令狀。異軍突起。潰不成軍。 軍隊的編制單位,是“師”的上一級。 泛指有組織的集體:勞動大軍。 筆畫數:; 部

歷史地名推薦:董杜原

在今河南靈寶市西北盤頭西。《隋書·楊玄感傳》: “玄感西至閿鄉,上槃豆,布陣五十里,與官軍且戰且行,一日三敗。復陣於董杜原,諸軍擊之,玄感大敗。”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鎮國軍歷史

相關歷史

鎮國軍_鎮國軍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