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司

外司怎么寫好看

外司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泛指京都官以外的官員。《後漢書 ·郎��傳》: “方今中官外司,各各考事。”② 司隸校尉別稱。《三國志·崔林傳》: “及為外司,萬里肅齊。”崔林時為校尉。③ 州屬吏。《梁書 ·安成康王傳》: “外司請依舊僦度,收其價直。”


泛指地方官員、官府,與朝官、京官相對而言。《後漢書·郎顗傳》:“方今中官外司,各各考事,其所考(劾)者,或非急務。”《三國志·書·崔林傳》:“及為外司,萬里肅齊,誠台輔之妙器。”《梁書·卷二十二·安成王秀》:“津梁斷絕,外司請依舊僦度,收其價直。”

詞語分解

  • 外的字典解釋 外 à 與“內”、“里”相對:外邊。外因。里應(宯 )外合。外行(俷 )。 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國。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指“外國”:外域。外賓。外商。 稱母親、姐妹或女兒方面的親
  • 司的字典解釋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機。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別方向的儀器,為現在指南針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b.複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長官,後為

歷史官職推薦:珍羞令

官名。唐朝置,為光祿寺珍羞署長官,正八品下。掌庶羞之事。宋置官而多不除授。明朝更名珍羞署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外司歷史

相關歷史

外司_外司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