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三說法

三說法

①又稱三分法。北宋宿兵西北,募商人於沿邊入納糧草,按地域遠近折價,償以東南茶葉。後因茶葉不足,至道元年(995)改為一分支現錢,一分支香藥象齒,一分支茶貨,謂之三說法。慶曆八年(1048),又規定河北沿邊入納糧草,以茶、鹽、香藥、緡錢抵償,謂之四說法。嘉祐四年(1059)弛茶禁,三說法和四說法亦隨之廢止。②北宋初期,博糴、便糴和直便合稱三說法。

三說法字典分解

三說法的解釋 宋 乾興 以來,西北兵餉不足,募商人輸納芻粟,官府給券,而以茶償之。後又益以東南緡錢、香藥、犀齒,謂之三說法。 天聖 元年曾罷此法,後又一度復行。見《宋史·食

法國語字典 法 fǎ 體現統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法辦。法典。法官。法規。法律。法令。法定。法場。法理。法紀。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對稱。

不妨一看:三州處置使司【歷史官職】

官署名。遼朝置。韓德樞為南院宣徽使, 遙領平、 灤、 營三州管內觀察、 處置等使, 設三州處置使司治三州事。

三說法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