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鼓社

鼓社

苗族舊有社會組織。苗語稱江略。略即鼓,江即量詞“一支”,故意譯為鼓社。一般由一個或數個同宗不婚的村寨組成。有黑白之分,老社稱黑社,新分出者稱白社,白社間通婚。黑社立鼓石窟,窟內供“央公央婆”木像、長木鼓、蘆笙和水牛角等。白社無窟,禮儀簡化。視社大小,選鼓頭一至三人或五至七人,於每屆鼓社節(即“吃牯樁”,一般三十年一屆)由社員民主選舉產生。鼓頭主持祀祖祭鼓活動,綜理全社政治、軍事、司法、生產、福利等事務。

鼓社字典分解

鼓的解釋 鼓 g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yu?)。鼓角(ji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譟。

社的解釋 社 shè 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禮:春社。秋社。社日。社稷(“社”是土神,“稷”是穀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後用以借指國家)。 團體或機構:

多看看:鼓唇搖舌【歷史典故】

①形容能說會道。宋普濟《五燈會元·育王振禪師法嗣》: “鼓唇搖舌,宛如鐘磬笙竽。”②借指搬弄是非。《封神演義》第九五回: “你父諳時務,鼓唇搖舌,觸忤姜元帥,吾故誅之。” 參見:○搖唇鼓舌 並列 嘴唇凸出,搖動舌頭。形容用口才進行煽動或遊說。也泛指大發議論或耍嘴皮搬弄是非。宋·普濟《五燈會元·育王振禪師法嗣·岳林真禪師》:“劫劫波波,未肯歸家穩坐。~,宛如鐘磬笙竽。”《封神演義》94回:“這匹夫

鼓社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