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直進士科

歷史字典解釋

科舉考試科目之一。金代為選拔女真士人而設。又稱“策論進士科”。金世宗曾命頒行以女真大小字所譯《尚書》、《易》、《春秋》等,興辦女真學校,擇猛安謀克子弟學習。大定十一年(1171),始行策選之制。後定每場考試,應試者作策、論各一篇,要求在五百字以上,可免鄉試、府試,直接參加會試、御試。十六年又定女直進士科要考三場,試“策”用女真文大字,“論”或“詩”用女真文小字。金代女真族名士多由此科出身。

詞語分解

  • 女直的解釋 即 女真 。詳“ 女真 ”。
  • 進士科的解釋 隋 唐 科舉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始於 隋煬帝 ,至 唐 代特受重視。以後其他科目僅存空名,無足輕重,進士科遂成為科舉制度中的唯一科目。《太平廣記》卷一七八引 唐 李肇 《唐國史補》:“進士科,始於

歷史知識推薦:牟婁

一作無婁。春秋杞邑。在今山東諸城市西。《春秋》隱公四年前:莒人“取牟婁”;昭公五年前:“莒牟夷以牟婁及防、茲來奔”,皆即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女直進士科歷史

相關歷史

女直進士科_女直進士科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