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禮遜學校

歷史字典解釋

學校名。又稱馬公學校。清道光十九年(1839)十月由馬禮遜教育會在澳門創辦。聘請美國基督教徒布朗(Samuel Robbins Brown,1810—1880)任校長,接收中國兒童入學。教師除布朗夫婦外,還請一位中國人教中文。課程有中文、英文、算術、代數、幾何、生理學、地理、歷史等,還曾開設化學課。二十二年十月,校址遷至香港。二十九年,因經費困難關閉。

詞語分解

  • 學校的解釋 教授某一項或一些專門技術的地方詳細解釋專門進行教育的機構。《孟子·滕文公上》:“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 漢 揚雄 《百官箴·博士箴》:“國有學校,侯有泮宮。” 宋 歐陽修 《議學狀》:“夫

歷史知識推薦:中盾令

官名。兩漢時為太子官屬。北魏置,掌周衛禁防、漏刻鐘鼓。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定為五品上。北齊率更令領有中盾署,署置令一人,位九品;丞一人。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馬禮遜學校歷史

相關歷史

馬禮遜學校_馬禮遜學校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