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十二卿

十二卿

南朝梁十二個中央政府高級官員之合稱。秦漢九卿分掌中央政府各部門。梁天監七年(508),武帝增置十二卿,分別與四時相配。以太常為太常卿,加置宗正卿,以大司農為司農卿,此三卿合稱春卿;加置太府卿,以少府為少府卿,以太僕為太僕卿,此三卿合稱夏卿;以衛尉為衛尉卿,廷尉為廷尉卿,將作大匠為大匠卿,此三卿合稱秋卿;以光祿勛為光祿卿,大鴻臚為鴻臚卿,都水使者為太舟卿,此三卿合稱冬卿。十二卿官署稱十二寺。各卿皆置丞及功曹、主簿。陳沿襲。

十二卿字典分解

十二卿的解釋 古代中央政府十二個高級官職。古有九卿, 南朝 梁武帝 天監 七年增為十二卿,即太常、宗正、司農、太府、少府、太僕、衛尉、廷尉、大匠、光祿、鴻臚、太舟。《隋書

十二的解釋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2).特指稅率或

卿國語字典 卿 qīng 古代高級官名:三公九卿。卿相。 古代對人敬稱,如稱荀子為“荀卿”。 自中國唐代開始,君主稱臣民。 古代上級稱下級、長輩稱晚輩。 古代夫妻互稱:卿卿

順便了解:十三布政使司【歷史知識】

明自宣德三年(1428)以後,全國境內的府、州分隸於兩京和十三布政使司。十三布政使司為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湖廣、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簡稱十三司,俗稱十三省。

十二卿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