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稅贌

稅贌

明末清初在台灣實行的一種徵稅辦法。屬包稅性質。荷蘭侵占台灣時開始。其法按番社大小,規定每年稅額多少,於每年五月初二,集商人於公所,當眾宣布願贌(即承包)者,報名承應,所認“餉銀”分四季繳納。商人應贌後率夥計或委通事到番社貿易,用布帛、鹽、菸草、火藥,交換耕獵土產,然後用鹿皮交官折餉。社餉數額大則數千金,小亦數百金。

稅贌字典分解

稅的解釋 稅 shuì 國家向企業或集體、個人徵收的貨幣或實物:稅收。稅額。稅款。稅率。稅法。稅制。稅務。 姓。 筆畫數:12; 部首:禾; 筆順編號:31234432

贌的解釋 贌 pú 租佃:“不許漢人贌耕。” 筆畫數:19; 部首:貝; 筆順編號:2511134224314311134

也學習下:稅務處各股幫辦【歷史官職】

官名。清末置,為稅務處內部分設各股的主官,北洋政府時期改稱股長。

稅贌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