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診

寸口診怎么寫好看

寸口診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戰國切脈法之一。寸口即氣口,為腕部動脈,太陰脈所經。中醫有“三陽在頭,三陰在手”之說,陽指胃氣,陰指真藏。所以寸口脈是診斷五臟疾病的依據:和則安,不和則病;重者真藏見,見則死。《素問·陰陽別論》謂:“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詞語分解

  • 寸口的解釋 中醫切脈部位名。兩手掌後一寸橈動脈處。凡肝、心、脾、肺、腎之脈皆會於此。也叫“氣口”或“脈口”。《難經·一難》:“寸口者,脈之大會。” 晉 王叔和 《脈經·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從魚際至高骨,卻
  • 診的字典解釋 診 (診) ě 醫生為斷定疾症而察看病人身體內部、外部的情況:門診。診斷。診室。診脈。 察看,驗證:“匠石覺而診其夢”。 筆畫數:; 部首:訁;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耶律斜軫

?— 遼契丹迭剌部人。耶律曷魯孫。景宗時,為南院大王。保寧十一年,在高梁河今北京市西北大敗宋軍。聖宗時,承天太后稱制,為北院樞密使。統和四年,為諸路兵馬都統,從承天后與宋軍戰。攻破蔚州今河北蔚縣,敗宋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寸口診歷史

相關歷史

寸口診_寸口診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