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三校尉

又稱東宮三校。東宮官名合稱。即太子翊軍校尉、太子步兵校尉、太子屯騎校尉等三校尉。南朝宋始置,各七人,皆為太子侍從武官。齊、梁、北魏皆置。

詞語分解

  • 太子的解釋 已確定繼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兒子太子月恐懼。——戰國策·燕策有以報太子。荊軻知太子不忍。請立太子為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校尉的解釋 軍職名。據史記, 秦 末起義軍中已有此職。項羽本紀載: 項梁 “部署 吳中 豪傑為校尉、候、司馬。”又張耳陳餘列傳載: 陳勝 “以 張耳 、 陳餘 為左右校尉。” 漢 代始建為常職,其地位略次於將軍,並各隨其職務冠以各種名號。掌管少數民族地區事務的長官,亦有稱校尉者。 隋 唐 以後迄 清 為武散官之號,地位逐漸降低。 明 清 之際也稱衛士為校尉,其地位尤低。參閱通典·職官十六、續通典·職官十六

歷史知識推薦:閣長

宋代俗稱宦官中幹辦龍圖等閣者為閣長。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太子三校尉歷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