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家公山天平砝碼

歷史字典解釋

戰國楚國衡器。1954年出土於湖南長沙南郊左家公山15號墓。此墓屬戰國楚墓。土坑豎穴,備一槨一棺,天平砝碼置於槨內頭箱中,天平用一木桿,作扁條形,長27厘米,桿正中鑽一孔,孔內穿一絲線為提鈕。桿兩端內側0.7厘米處各有一穿孔,內穿絲線,系兩個直徑4厘米的銅盤,絲線長9厘米,銅盤底略圜,邊緣有四個對稱的小孔用以系線。砝碼共大小九個,銅質、環形,重量近似於依次減半,最大的重125克,最小的重0.6克。長沙楚墓中出天平砝碼較多,一般認為是作稱量楚國金貨幣之用。此套天平砝碼是目前保存較完整的一套。系了解戰國時楚國衡制之重要實物資料。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詞語分解

  • 砝碼的解釋 ∶在秤上補足重量的東西 ∶指具有精確規定重量的一塊金屬或其他材料,用以稱量其他物體如用於天平中詳細解釋見“ 砝馬 ”。

歷史知識推薦:王應麟

— 南宋慶元治今浙江寧波人,原籍浚儀今河南開封。字伯厚,號深寧,學者稱厚齋先生。淳祐進士。疾當時學風虛浮,乃發憤致力於典章制度之學。寶祐四年中博學宏詞科。曾任太常寺主簿、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等。對朝廷懦弱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左家公山天平砝碼歷史

相關歷史

左家公山天平砝碼_左家公山天平砝碼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