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

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

歷(歷)

書名。近人梁啓超撰。一冊。繼《中國歷史研究法》而成。論述人物傳、年譜、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史學史等研究方法。強調分科分類進行各種專史的研究,然後合成大規模完整的通史。批評偏向於瑣碎考證鉤沉的風氣。其中認為歷史研究不受因果律的支配,否定了他原來的說法,是他歷史觀點的倒退。並且竭力用折中主義、不可知論反對歷史唯物主義。此書系梁氏1926年至1927年在清華講課,由周傳儒、姚名達筆記,而後審閱編定。尚有《分論二·事的專史》、《分論四·地方的專史》、《分論五·斷代的專史》未及講授成稿。收入《飲冰室合集》。

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字典分解

中國的解釋 (1) [Central Plains]∶指中原地區與中國抗衡。——《資治通鑑》(2) 又驅中國士眾。將中國人。(3) [capital

多學學:中書省【歷史事件】

官署名。秦、漢初置中書謁者,漢武帝時以宦者為中書令,西漢後期改以士人為中謁者令,皆系皇帝侍從,掌傳宣詔命,並非行政機構。曹魏時置中書監、令,始立常設機構,秉承君主旨意,掌管機要,發布政令。後稱中書省。北周至隋,改稱內史省,隋煬帝時又稱內書省。唐初承隋制,亦稱內史省,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復稱中書省。隋唐時期,中書(內史)與尚書、門下合稱“三省”,同為中央政務中樞。由中書省取旨決策,通過門下省審

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