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象曆(曆)

歷史字典解釋

東漢末所制定的曆法。靈帝時洪作。三國吳武二年(223)頒行,直至吳亡一直被採用。此曆法確定了一系列天文常數新值,如一回歸年為365.24618日,一近點月為27.55336日,一交點年為346.61513日,黃白交角為5°55′等。它還提出食限、黃白交點退行等古代天文學之新概念,並創立了月亮運動不均勻性改正的數值表。

詞語分解

  • 乾象的解釋 天象。舊以為天象變化與人事有關。《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仰觀乾象,參之人譽。”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乾象之大,列星之伙,何為分野止繫中國?” 元 關漢卿 《雙赴夢》第二折:

歷史知識推薦:拜天儀

唐代西域大食有此儀。據《新唐書·西域大食傳》,其使者來,辭曰:“國人止拜天,見王無拜也。”金女真亦有此禮儀,又稱拜天射柳。其制,端午五月五日、中元七月十五日、重陽九月九日,均由皇帝率百官行拜天之禮。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乾象曆(曆)歷史

相關歷史

乾象曆(曆)_乾象曆(曆)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