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奏

七奏怎么寫好看

七奏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明代禮樂儀式。祭祀大明、合祭太社稷、歷代帝王等諸樂章均用。皆奏七曲。如洪武十一年(1378)合祭太社稷樂章:一、迎神,奏廣和之曲;二、初獻,奏壽和之曲;三、亞獻,奏豫和之曲;四、終獻,奏熙和之曲;五、徹饌,奏雍和之曲;六、送神,奏安和之曲;七、望瘞,奏時和之曲。

詞語分解

  • 七的字典解釋 七 ī 數名,六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柒”代)。 文體名,或稱“七體”,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 舊時人死後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稱“做七”。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奏的字典解釋 奏 ò 作樂(?),依照曲調吹彈樂器:演奏。奏國歌。奏鳴曲。 封建時代臣子對皇帝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啟奏。奏議。奏疏。奏摺。奏本。奏對。 呈現,取得:奏效。奏功。奏捷(取得勝利)。大奏奇功。 筆畫數

歷史知識推薦:教閱房

官署名。北宋元豐改制後樞密院置。掌軍兵校習,封樁闕額請給,催督驛遞及湖南路邊防之事。與其他各房由副承旨總領,設令史、書令史佐理其事。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七奏歷史

相關歷史

七奏_七奏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