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吏

城門吏怎么寫好看

城門吏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清代步軍統領所屬八旗武職官員,位在城門之下,正七品。康熙十三年(1674)置,初名城門校;乾隆十九年(1754)更名城門吏。掌京城門禁,以稽察出入。內九門每門額設二人(滿缺),外七門每門額設一人(漢軍缺)。

詞語分解

  • 城門的解釋 城牆上的門洞,設有可關閉的門,供人出入或用作防禦
  • 吏的字典解釋 吏 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陶器泥條盤築法

陶瓷術語。陶器成形的原始方法之一。將泥料捏成長條,在石球或模具外按器形要求從下往上盤築,隨後用拍子拍打,再用手沾水將里外抹平,晾乾燒成。此法製成的陶器留有泥條盤築痕跡。在新石器時代很盛行。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城門吏歷史

相關歷史

城門吏_城門吏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