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聲無哀樂論

聲無哀樂論

篇名。三國魏嵇康著。以聲音只有美醜(好聽與不好聽)的區別,不含有人的哀樂情感,故名。與《養生論》、西晉歐陽建《言盡意論》並稱為玄學“三理”(三種理論)。認為“心之與聲,明為二物。二物誠然,則求情者不留觀於形貌,揆心者不借聽於聲音也。察者欲因聲以知心,不亦外乎?”即認為哀樂出於人的內心情感,音樂發出的只是客觀的音調,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繫。但同時也否定了聲音、語言、概念具有表達思想感情和反映客觀事物的能力。本文提出了一些對於音樂、藝術欣賞的美學原則,是研究中國美學思想史的重要文獻之一。收入《嵇康集》。

多學一學:聲譽鵲起【歷史典故】

主謂 聲譽,聲名。鵲起,突然興旺起來。形容聲名迅速提高。梁實秋《談徐志摩》:“此人學識優長,偶有一次代外交部翻譯了幾件長篇檔案,頓時~,譽為文武全才。”△褒義。用於政治功名類。→名噪一時 名震一時 ↔銷聲匿跡。也作“聲名鵲起”。

聲無哀樂論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