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

李白西施 / 詠薴蘿山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白的《西施 / 詠薴蘿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李白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書法作品欣賞
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西施是越國溪邊的一個女子,出身自薴蘿山。
她的魅力過去今天都在流傳,荷花見了她也會害羞。
她在溪邊浣紗的時候撥動綠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樣悠閒。
確實很少能見她笑起來露出潔白的牙齒,一直像在碧雲間沉吟。
越王勾踐徵集全國絕色,西施揚起娥眉就到吳國去了。
她深受吳王寵愛,被安置在館娃宮裡,渺茫不可覲見。
等到吳國被打敗之後,竟然千年也沒有回來。

注釋
薴蘿山:是位於浙江諸暨的西施的出生地。山上有紅粉石,相傳西施妝畢將煙脂水潑於石上,天長日久,石頭變成紅色。
西施廟:位於浣紗溪西岸施家渡村,坐西朝東,面對薴蘿山。相傳,這座廟原是薴蘿村中的西施宅,後鄉人為紀念西施,改為西子祠。南宋淳熙年間,西施受封為薴蘿鄉48村的土穀神,改稱娘娘廟。西施廟主體建築現拆建為臨浦鎮通濟中心學校,僅存余屋數間。西施廟門額為石刻陽文,是清光緒二年四月重修廟宇時的遺物,今尚存。
浣紗溪:傍依薴蘿山,屬西小江古道。相傳,西施父親以賣柴為業,家境貧寒。西施自幼勤勞善織,常常幫助母親在溪邊浣紗。范蠡尋訪越中美人時,正是在這溪邊發現了浣紗的西施。唐代范攄《雲溪友議》一文載:王軒游西小江,泊舟薴蘿山際,感國色埋塵,愴然題西施石曰:“嶺上青峰秀,江邊細草青;今逢浣紗石,不見浣紗人。”
西施洗腳潭:在薴蘿山西麓。相傳,西施未離故里時,常在這裡洗腳沐浴,現已淤積為農田,稱西施畈。
范蠡庵:俗稱“日思庵”,位於臨浦鎮施家渡村柴灣浣紗溪畔。相傳,范蠡大夫在此訪得西施,當地鄉人為紀念此事而建。附近原有古渡口,相傳是當年西施入吳時的下船埠。
後江廟:又稱起埠廟,在西施廟南,背依浣紗溪。相傳,越滅吳後,范蠡攜西施歸越隱居,在此起埠上岸,現尚存。

李白名句,西施 / 詠薴蘿山名句

詩詞推薦

  • 寄湘中友人

    許渾唐代〕莫戀醉鄉迷酒杯,流年長怕老年催。西陵水闊魚難到,南國路遙書未回。匹馬計程愁日盡,一蟬何事引秋來。相如
    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 詩詞名句
  • 千秋歲

    曹勛宋代〕洞房秀韻,結綺臨春後。都壓盡,名花柳。錦堂籠翡翠,璨枕同清晝。誰似得,佳時占斷長歡偶。我昔聞名久。欲
  • 重寄表臣二首

    劉禹錫唐代〕對酒臨流奈別何,君今已醉我蹉跎。分明記取星星鬢,他日相逢應更多。世間人事有何窮,過後思量儘是空。早晚
  • 佛成道

    釋道沖宋代〕正覺山前失眼睛,是凡是聖盡盲生。至今夜夜明星現,誰肯向伊行處行。
    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 詩詞名句
  • 送吳志行監稅

    李流謙宋代〕乃翁儒林大宗匠,造化為爐鑄卿相。坐與文皇致太平,玉骨如塵汾水上。斯文未喪不須嗟,仍喜郎君書起家。等閒
    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 詩詞名句
  • 游雪竇杖錫七首踟躕嶺

    陳著宋代〕石路崔嵬雲上頭,北雲南雪此鴻溝。誰人題作踟躕嶺,不到山心不當游。
    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 詩詞名句
  • 山中梅花

    馬廷鸞宋代〕霜崖雪壁花千樹,玉骨冰魂月一痕。芳潔不為塵土涴,瓊英跕跕墮雲根。
  • 涇州懷古

    郭瑄宋代〕危坡下盡見殘墉,勢扼長川萬古雄。涇水無泥分畎澮,回山有脈自崆峒。唐文曾祀龍君廟,漢武猶存阿母宮。更喜
  • 李師中宋代〕門掩蒼苔柳半遮,春深庭院日初斜。
    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 詩詞名句
  • 送陳群何作吉西征

    王邁宋代〕非時何事欲西征,為有悲風動紫荊。斜斷憐鴻雁驚影,急難方見鶺鴒情。北方寒地多冰雪,南國飢甿弄甲兵。扶旐
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