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傳之文,賢聖之語,古今言殊,四方談異也。

王充 《論衡·卷三十·自紀篇》

名句出處

摘自《論衡·卷三十·自紀篇》

解釋:經傳上的文章,聖賢的語言之所以不容易懂,是由於古今的語言不一樣,各地的方言不相同的緣故。

原文摘要:
一。使面黝而黑醜,垢重襲而覆部,占射之者,十而失九。夫文由語也,或淺露分別,或深迂優雅,孰為辯者?故口言以明志,言恐滅遺,故著之文字。文字與言同趨,何為猶當隱閉指意?獄當嫌辜,卿決疑事,渾沌難曉,與彼分明可知,孰為良吏?夫口論以分明為公,筆辯以荴露為通,吏文以昭察為良。深覆典雅,指意難睹,唯賦頌耳!經傳之文,賢聖之語,古今言殊,四方談異也。當言事時,非務難知,使指閉隱也。後人不曉,世相離遠,此名曰語異,不名曰材鴻。淺文讀之難曉,名曰不巧,不名曰知明。秦始皇讀韓非之書,嘆曰:“猶獨不得此人同時。”其文可曉,故其事可思。如深鴻優雅,須師乃學,投之於地,何嘆之有?夫筆著者,欲其易曉而難為,不貴難知而易造;口論務解分而可聽,不務深迂而難睹。孟

名句書法欣賞

王充經傳之文,賢聖之語,古今言殊,四方談異也。書法作品欣賞
經傳之文,賢聖之語,古今言殊,四方談異也。書法作品

王充名句,論衡·卷三十·自紀篇名句

詩詞推薦

經傳之文,賢聖之語,古今言殊,四方談異也。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