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伯遠帖書法>> 伯遠帖百科介紹字帖

伯遠帖百科介紹

原文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書:“江左風華”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筆”一璽。並御題:“唐人真跡已不可多得,況晉人耶!內府所藏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
伯遠帖_伯遠帖介紹_書法字典

王珣此幅繭紙家風信堪並美!幾余清賞亦臨池一助也。御識。”鈐“乾隆宸翰”、“涵虛朗鑒”二璽。  前隔水御書:“家學世范,草聖有傳,宣和書譜”12字。下有:“乾隆宸翰”、“幾暇臨池”、“耽書是宿綠”三璽。  又御識:“乾隆丙寅春月,獲王珣此帖,遂與快雪中秋二跡並藏養心殿溫室中,顏曰:‘三希堂’,御筆又識”,鈐“乾”、“隆”二璽。  後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後有乾隆御繪枯枝文石,並識:“王珣帖與其昌跋皆可寶玩,即裝池側理亦光潤堪愛,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長春書屋御識”,鈐“幾暇怡情”一璽。後有“墨雲”一璽。  卷尾敕董邦達繪圖,邦達有記,又有沈德潛書“三希堂歌”。  卷後有董其昌、王肯堂題記。  本幅前後有古半印二,漫漶不可識。清代所鈐寶璽有:“石渠寶笈”、“乾隆鑑賞”、“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養心殿鑑藏寶”諸璽。  收傳印記上鈐有“郭氏觶齋秘笈之印”。

作者介紹

  王珣《伯遠帖》自乾隆十一年(1746年)進入內府,經乾隆品題,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並藏在養心殿西暖閣內的盡間,乾隆御書匾額“三希堂”。 乾隆十二年又精選內府所藏魏晉唐宋元明書家134家真跡,包括三希在內,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閱古樓”,把上述刻石嵌在樓內牆上,拓本流傳以示臨池之模範。三希原件仍藏在養心殿三希堂。

作者履歷

  1911年以後至1924年溥儀出宮以前,《伯遠帖》、《中秋帖》曾藏在敬懿皇貴妃所居的壽康宮,溥儀出宮之時,敬懿皇貴妃將此帖帶出宮,後流散在外。1950 年周恩來總理指示將《伯遠帖》、《中秋帖》購回,交故宮博物院收藏。曾經公開展覽,並已影印出版。  《伯遠帖》行書紙本,因首行有《伯遠》二字,遂以帖名。此帖為晉代真跡,王珣書,故列希珍之寶。此帖行書,筆力遒勁,態致蕭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書風,是帖明末在新安吳新宇處,後歸吳廷,曾刻入《餘清齋帖》,至清代時歸入內府,並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同列為三希堂法帖之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東晉王洵真跡。歷來為後世書法家,鑑賞家,收藏家視為瑰寶。《伯遠帖》是王給親友的一通書函。它行筆峭勁秀麗,自然流暢,是我國古代書法作品中的佼佼者。被列為“三希”之三。 它的筆畫寫得較瘦勁,結體較開張,特別是筆畫少的字顯得格外舒朗,飄逸,真有點“如升初日,如清風,如雲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洞”的晉人韻味。   王珣,字元琳,幼時小字法護,為東晉著名書法家王導之孫,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於晉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於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孝武帝司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學文章受知於孝武帝,累官左僕射,加征虜將軍,並領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遷尚書令,加散騎常侍,尋以病卒,終年五十二歲,謚獻穆。董其昌評:“王珣瀟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