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陳繼儒書法>> 陳繼儒百科介紹字帖

陳繼儒百科介紹

人物簡介

  陳繼儒,幼穎異,工詩文,善書畫,嗜弈棋,得同郡徐階器重。生於1558年十一月七日(12月14日),死於1639年九月二十日(10月16日)。長為諸生,與同郡董其昌齊名,三吳
陳繼儒石刻像

陳繼儒石刻像

名士爭相與他結為師友。年29,焚儒衣冠,隱居小崑山之南,絕意科舉仕進。建廟祀二陸(陸機、陸雲),乞取四方名花,廣植堂前,言:“我貧,以此娛二先生。”因名“乞花場”。父亡後,移居東佘山,在山上築“東佘山居”,有頑仙廬、來儀堂、晚香堂、一拂軒等。自此閉門讀書,然仍與三吳名士來往,其中亦有高官豪紳,時人頗有譏評。無錫顧憲成講學東林書院,招他前去,辭謝勿往。黃道周給崇禎帝上疏曾提到:“志向高雅,博學多通,不如繼儒”。  陳繼儒歿後,葬於東佘山。

個人成就

收藏

  陳繼儒學識廣博,詩文、書法、繪畫均所擅長,並喜愛戲曲、小說。所藏碑石、法帖、古畫、硯石、印章甚豐。在東佘山居內,樹立的碑刻,有蘇東坡《風雨竹碑》、米芾《甘露一品石碑》、黃山谷《此君軒碑》、朱熹《耕雲釣月碑》等。得唐顏真卿《朱巨川告身》真跡卷,遂將住處命名《寶顏堂》。收藏書畫有倪雲林《鴻雁柏舟圖》、王蒙《阜齋圖》、梅道人《竹筿圖》、趙孟頫《高逸圖》,以及同時代的文徵明、沈周、董其昌等人字畫;印章收藏有蘇東坡雪堂印、陳季常印等。他還摹刻《晚香堂蘇帖》、《來儀堂米帖》,刻《寶顏堂秘笈》6集。對古玩、書畫撰述有《妮古錄》四卷、《珍珠船》四卷、《皇明書畫史》、《書畫金湯》、《墨畦》等。  陳繼儒藏書頗富,對經、史、諸子、術伎、稗官與釋、道等書,無不研習,博聞強識。曾延請一些窮老書生,尋章摘句,按部分類;而後摘取其中瑣言僻事,編訂成《寶顏堂秘笈》457卷,遠近爭相購寫。每天有人前來征請詩文,客常滿座,片言應酬,都滿意而去。閒時與僧道等游,盡峰柳泖跡,吟唱忘返。董其昌特築“來仲樓”,請他去居住。先後多次被推薦,朝廷下詔徵召,都以病辭。於是“眉公”之名,傾動全國,遠及少數民族土司等,皆求其詞章;近而酒樓茶館,悉懸其畫像。以“隱士”高名,周旋於大官僚間,時人頗多譏評。但對地方利弊,人民疾苦,多有建言。如阻止當局勿搞擴建郡城的大工程和免除縣民繳解王府祿米的徭役等。

書畫

  陳繼儒書法學蘇軾、米芾,對蘇、米墨跡,最為喜愛,雖殘碑斷簡,也必搜采,手自
陳繼儒書法

陳繼儒書法

摹刻,成《晚香堂帖》及《來儀堂帖》。所畫山水,空遠清逸,松江博物館藏有《瀟湘煙雨圖》1幅。所畫梅竹,點染精妙,名重當時。用水墨畫梅,乃其首創,曾編《陳眉公梅花詩畫冊》,為後世所法。傳世作品有《梅花》、《梅竹雙清圖》等,(現藏故宮博物院)。另有《梅花圖》8頁(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書法傳世作品有《行書半研齋詩》、《行書李白詩》等(現藏故宮博物院)。曾評批《西廂記》、《琵琶記》、《繡襦記》等。並善鼓琴,訂正琴譜,名重一時。

文學

  《小窗幽記》為陳繼儒集編的修身處世格言。陳繼儒編寫的書很多,如《太平清話》、《安得長者言》、《模世語》、《狂夫之言》等一批作品,而《小窗幽記》是其中影響較大的一部。《小窗幽記》原來分為十二卷:“集醒”、“集情”、“集峭”、“集靈”、“集素”、“集景”、“集韻”、“集奇”、“集綺”、“集豪”、“集法”、“集倩”。現在的版本一般都將其中近似的內容相融合,分為四部分,“集醒”、“集情”、“集峭”、“集靈”,已看不出原書的體例。不管是十二部分還是四部分,對書的內容的影響不大。這部書是小品中的小品,有點語錄體、格言體的樣子,其中精妙絕倫的語言,道眼清澈的慧解,靈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嘆為觀止。特別是對人生的思索、處世的智慧在“熱鬧中下一冷語,冷淡中下一熱語,人都受其爐錘而不覺”。  一說《小窗幽記》,一名醉古堂劍掃。存七卷,格言警句類小品文。 (明)陸紹珩著(約1624年前後在世):生平不詳。明天啟年間曾流寓北京。編撰有《醉古堂劍掃》。

人物詬病

  陳繼儒曾隱居小崑山,得了隱士之名,卻又經常周旋於官紳間,遂為一些人所詬病。詬病者認為隱士就要聲聞不彰,息影山林,而不應身在江海之上而心居魏闕(指朝廷)之下。直到清乾隆間,蔣士銓作傳奇《臨川夢·隱奸》的出場詩,不少人就認為是刺陳眉公的。全詩是:“妝點山林大架子,附庸風雅小名家。終南捷徑無心走,處士虛聲盡力夸。獺祭詩書充著作,蠅營鐘鼎潤煙霞。翩然一隻雲間鶴,飛去飛來宰相衙。”松江古稱雲間,故有刺陳之說。

董陳對比

  明代“四大家”本有沈周、文徵明、董其昌、陳繼儒之說,一說沈、文、董、陳為“吳派四大家”而沈、文、仇原只是被稱為“吳門四家”。唐仇成就固然不低,其影響卻遠遜董其昌,董其昌在當時和後世左右了山水畫壇的主流發展,陳繼儒是董的朋友和同道,其成就並不在董其昌之下,有些成就甚至在董其昌之上。只是後人以董代表那個時代而已。內閣要臣太倉王錫爵(王時敏之祖)招陳繼儒與其子王衡讀書。文壇領袖“後七子”之首的王世貞亦雅重繼儒。三吳名士欲爭陳繼續為師友,一時名聲大振。   陳繼儒所處的嘉靖、萬曆年代是官僚集團之間鬥爭最為激烈,最為尖銳,最複雜的年代,陳繼儒二十幾歲時,朝廷上下各派官僚集團的政見不同,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的衝突即將發展到高峰,陳繼儒為避免加入這種鬥爭,也許是害怕這種鬥爭,決定拋棄功名,終生隱居。他的思想和精神狀同董其昌差不多,但董其昌卻在陳繼儒絕意仕途,下決心隱居的第二年參加鄉試,第三年參加會試,考上了進士,同時做了朝官。陳繼儒始終不為名利所動,終生隱居,將他的傳記烈為《明史》的《隱逸》部。《明史》稱“繼儒通明高邁,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棄之,隱居崑山之陽,構廟祀二陸,草堂數椽,焚香晏坐,意豁如也”他就在這爵專心研究學問,編書、著述、作書、作畫,名氣日重。陳繼儒所處的年代與他的高潔氣節,塑造了陳繼儒鮮明的個性特徵,他的這種氣節,就是中國傳統文人雅士的氣節,陳繼儒平生崇尚松、竹、梅的品行,常常藉以自比,他晚年在東余山購買新地,“遂構高齋,廣植松杉,屋右移古梅百株,”可見其對梅的崇尚的喜愛,此《橫斜疏梅》,以大草橫塗枝幹,瀟灑流暢,不失法度,又由細筆勾勒、點、染,大氣之中見真率,豪情奔放時見嚴謹,能收能放,將梅的暗香浮動,表現得極為生動,畫出了梅的“凌寒獨自開”的孤傲性格。我國古人一向以梅“寧耐歲寒,不以盛衰改”來比喻人的高尚堅貞的品格。讚美梅樹,“挺然獨秀,壁立萬仞”“含咀華,流芳百世,陳繼儒可謂對此種品種身體立行,是這種品行的代表者。可見其人品、藝品之高,是常人所不及的。   通過《橫斜疏梅圖》我們可見陳繼儒的作畫精神,我們不妨與董其昌作一比較,董畫一味的柔,陳畫卻柔中有剛。董畫雖有錢有墨,然更偏於墨,陳畫則有筆有墨。董畫清潤,水分飽滿,“暗”處近於模糊;陳畫雖也清潤,但水分不象董畫那么多,雖“暗”但筆墨尚能清晰,而且總的看來,陳畫較之董畫骨鯁的成分多一些,其“氣韻空遠”“蒼老秀逸”甚至為董畫所不及,陳繼儒主張作畫要“文”不要“硬”。要隨意不要過於用心,並言儒家作畫,便畫涉筆草草,要不規繩墨為上乘。基本上能在他的此幅作品中找到印證。   陳繼儒的繪畫水平要高於董其昌,凡是董其昌的影響,同時也是陳繼儒的影響。正如王時敏《國朝畫征錄》記其“少時即為董宗伯(其昌)、陳征君(繼儒)所深賞而過之”,又如擔當項聖謨等人得董其昌的指點,同時又得到了陳繼儒的指點,新安畫家活動於董其昌的周圍,同時也就活動於陳繼儒的周圍。“南北宗論”見於董其昌的著作,同時也見於陳繼儒的著作。而在官方中的影響陳繼儒的影響卻遠遠小於董其昌,這是美術史上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處世格言

  《小窗幽記》為陳繼儒集編的修身處世格言。陳繼儒編寫的書很多,如《太平清話》、《安得長者言》、《模世語》、《狂夫之言》等一批作品,而《小窗幽記》是其中影響較大的一部。《小窗幽記》原來分為十二卷:“集醒”、“集情”、“集峭”、“集靈”、“集素”、“集景”、“集韻”、“集奇”、“集綺”、“集豪”、“集法”、“集倩”。現在的版本一般都將其中近似的內容相融合,分為四部分,“集醒”、“集情”、“集峭”、“集靈”,已看不出原書的體例。不管是十二部分還是四部分,對書的內容的影響不大。這部書是小品中的小品,有點語錄體、格言體的樣子,其中精妙絕倫的語言,道眼清澈的慧解,靈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嘆為觀止。特別是對人生的思索、處世的智慧在“熱鬧中下一冷語,冷淡中下一熱語,人都受其爐錘而不覺”。

代表畫作

  
《梅花圖冊》

《梅花圖冊》

《雲山幽趣圖》

《雲山幽趣圖》

《墨梅立軸》

《墨梅立軸》

陳繼儒畫作

陳繼儒畫作

《暗香疏影》

《暗香疏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