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書法字典>>費密書法>> 費密百科介紹字帖

費密百科介紹

生平

  費密出身於書香世家,祖父嘉誥為四川大竹縣訓導,父經虞為雲南昆明知縣。他六
費密像

費密像

歲從師讀書,好學窮理,深得長輩的讚賞。二十歲時,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打到成都。他隻身去昆明探望父親,途中被少數民族擄劫,幸為父親贖回,受到鎮守嘉定的明將楊展任用。後來楊展被投降張獻忠的武林定所殺,費密也曾被俘。1652年,費密回故鄉新繁,見祖傳房屋已成灰燼,遂北行到陝西沔縣定居。在沔縣,他謝絕了當地總兵官和重金聘用,而專心研究醫學。1657年,他又攜家到江蘇揚州。當時海內名流錢謙益、屈大均、萬斯同、朱彝尊、孔尚任等都與他交往密切。為了不斷增長學識,他於1673年徒步數千里專程到河南衛輝蘇門山問學於儒學名士孔奇逢,得其真傳。次年春他又到浙江與思想家呂留良切磋學問。費密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直至老死,葬於揚州野田村。

成就

  在學術上,費密以漢儒為宗,力倡實學,反對宋儒空虛疏狂的積習,對其抹煞漢唐諸儒的功績表示異議。費密肯定漢唐諸儒在學術上的成就和貢獻,對宋明理學的“道統論”進行深刻的批判,在開創清代學風上起了“導夫先路”的作用,在清代學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費密學識淵博,詩文亦頗有建樹。他繼楊升庵之後為中華和巴蜀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詩題材廣泛,法度謹嚴,“以深厚為本,和平為調,以善寄託為妙,常戒雕巧快心之語”。清初蜀中談詩者,首推費氏為大家。費密的詩現存55首,大多抒寫親身經歷,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文筆清新,樸實自然。他的《朝天峽》一詩深受當時著名學者兼詩人王士禎的讚賞,稱其中|“大江流漢水,孤艇接殘春”兩句為“十字堪千古”。1958年,毛澤東主席在成都會議期間,所圈閱唐、宋、明朝人歌詠四川的一些詩詞中,就有費密的《朝天峽》。費密之子錫琮、錫璜也都以詩文著名於世,錫琮有詩集《白鶴樓稿》,錫璜有《掣鯨堂詩集》和《貫道堂文集》。  費密生逢戰亂,長期寓居江南,不能回歸故鄉,曾請著名畫家石濤繪《繁川春遠圖》寄託鄉思。故鄉人民也沒有忘記這位先賢。清道光八年(1828),新繁知縣馬裕霖在新繁城南建費公祠,1922年,新繁知事劉鹹煊將費公祠移建於東湖,擴大規模,更名“四費祠”,以紀念費氏四代六位鄉賢。

清史稿文載

  費密,字此度,新繁人。父經虞,明雲南昆明縣知縣。密年十四,父病,醫言嘗糞甘苦,可知生死,密嘗而苦,父病果起。未幾,流賊張獻忠犯蜀,密上書巡按御史劉之勃,陳戰守策,不省。已而全蜀皆陷,密輾轉窮山中,會有人傳其父滇中訊息,聞之痛哭,遂去家入滇。經歷蠻峒中,奉父自滇歸蜀。至建昌衛,為凹者蠻所得,父賂蠻人,始脫歸。明將楊展聞密名,遣使致聘,密乃說展曰:“賊亂數年,民且無食,今非屯田,無以救蜀民,且兵不能自立。”展納其言,命子總兵官璟偕密屯田於榮經瓦屋山之楊村,以次舉其法,行諸州縣。後展為袁韜、武大定所殺,密與璟整師為復仇計,嘗與賊戰,躬自擐甲,左手為刃所傷。時璟營於峨眉,裨將有與花溪民毆爭者,言“花溪居民下石擊吾營,勢且反”以怒璟。璟欲引兵誅之,密力爭曰:“花溪,吾民也。方與賊戰而殺吾民,彼變從賊,是益賊也。”璟乃止,全活數百家。後密還成都省墓,至新津,為武大定兵所掠。知密嘗參展軍事,欲殺之,以計得免。密嘆曰:“既不能報國,又不能庇親及身,不如舍而他去!”遂奉父由成都北行入秦,溯漢江,下吳、越,流寓泰州,老焉。  經虞邃於經學,嘗著毛詩廣義、雅論諸書,以漢儒注說為宗。密盡傳父業,又博證學士大夫,與王復禮、毛甡、閻若璩交,密一足跛,後往蘇門謁孫奇逢,稱弟子。工詩、古文,俯仰取給於授徒、賣文,人鹹重其品,悲其遇。州守為之除徭役,杜門三十年,著書甚多。密謂宋人以周、程接孔、孟,盡黜二千餘年儒者為未聞道,乃上稽古經、正史,旁及群書,作中傳正紀百二十卷,序儒者授受源流,自子夏始。又作弘道書十卷、古今篤論四卷、中旨定錄四卷、中旨辨錄四卷、中旨申感四卷,皆申明弘道書之旨。又有尚書說、周官注論、二南偶說、中庸大學駁議、四禮補篇、史記箋、古史正、歷代貢舉合議、費氏家訓及詩文集。卒,年七十七。子錫琮、錫璜,世其學。

名篇

  朝天峽  一過朝天峽,巴山斷入秦。大江流漢水,孤艇接殘春。  暮色愁過客,風光惑榜人。明朝在何處?杯酒慰艱辛。
返回